法国正在“变黑”,巴黎新生儿一多半是黑人,可以说每10个法国人里至少有1个是黑人,百因必有果,那么法国是怎么干的呢? 二战后,法国工厂缺人工地缺工,本土白人不愿生育。政府灵机一动:把前殖民地的黑人兄弟请来啊! 于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以及塞内加尔的青壮年蜂拥而至。他们修路、挖矿、扫大街,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钱,成了法国经济的“隐形发动机”。当时觉得这笔买卖血赚,现在才发现代价惊人。 黑人数量暴增的关键就三个字:生得多。本土法国人追求精致生活,流行丁克。移民家庭却保持着“多子多福”的传统,一生就是一窝。加上法国政府的生育补贴政策,生得越多补得越多,这简直是为移民家庭量身定做的福利。 更绝的是法国的“文化认同”政策:不管什么肤色,只要说法语、认同法国价值观,就是法国人。这套理论像极了《水浒传》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听起来美好,现实却骨感。 巴黎部分小学的班级里,30个学生中白人孩子只剩三五个。足球明星姆巴佩就是典型代表——黑人父亲、白人母亲。网友调侃:照这个速度,30年后法国足球队得全队染金发才能认出来了。 法国政府着急吗?急也没用。从经济账算,这些移民提供了宝贵的年轻劳动力。在欧洲老龄化严重的今天,法国反而成了欧洲“最年轻”的国家。 但隐患已经显现。去年任命黑人当教育部长时,法国教育系统震动。更关键的是,这种人口变化不可逆转。数据显示,法国6700万人口中黑人超过800万,而且高度集中在大城市。 游客在巴黎街头最深的印象就是“满街都是黑人”。这种视觉冲击,比任何统计数据都来得直接。 如今法国面临的不仅是一场人口革命,更是一场文明考验。当白人成为“少数族裔”时,法兰西还是那个法兰西吗?这个问题,连马克龙都给不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