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新消息来了。 2025年11月18日,俄乌战争进入第1363天。 16夜间,俄军对哈尔科夫地区巴拉克利亚市中心的居民区发动了两次导弹袭击,导致3人死亡,10人受伤,其中包括儿童。 没人能想到,睡梦中的安稳会被导弹爆炸声击碎。巴拉克利亚的街道上,原本亮着灯的窗户变成黑洞,废墟下的哭喊与救援的呼喊交织,刺痛每一个人的神经。 这不是哈尔科夫第一次遭难。11月初俄军的大规模打击中,这里的能源设施就被击中,数万居民在寒冷中度过黑夜,如今炮火又对准了手无寸铁的平民。 战争的残酷从不是冰冷数字。联合国统计到2024年底,乌克兰平民死亡已超1.2万,受伤近2.8万,真实数字只会更高,很多生命永远埋在了废墟之下。 1363天里,超过1060万乌克兰人被迫离开家园,相当于战前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带着简单行囊逃亡,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双方的伤亡数字早已触目惊心。乌军总伤亡超48万,俄军阵亡人数被估算至少10万,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一段永远无法挽回的人生。 所谓“军事目标”的借口,在居民区的废墟前不堪一击。当导弹落在学校、医院和住宅,毁掉的不仅是建筑,更是人类对和平的最后一丝期盼。 战争没有赢家,只有无尽的伤痛。那些在炮火中颤抖的孩子,那些失去亲人的泪水,都在控诉着冲突的荒谬。 我们渴望和平,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善待。停止炮火,让流离失所的人回家,让孩子能在阳光下奔跑,这才是人类该有的模样。 就像巴拉克利亚那个7岁的小男孩,导弹袭来时,妈妈用身体护住了他。孩子活了下来,却再也见不到妈妈,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糖果,眼里满是惊恐。这样的画面,在战争中每天都在上演。 这些孩子本该背着书包去学校,和小伙伴在草地上放风筝,而不是躲在地下室里,听着炮火声发抖。他们的童年,不该被战争蒙上阴影。 还有那些老人,本该在家安享晚年,却要在寒风中逃离家园,甚至在废墟中寻找仅存的家当。战争夺走的,不只是生命,还有普通人对生活的所有希望。 国际社会的呼吁声从未停止,可炮火还是没停。真希望那些决策者能亲眼看看,废墟上孩子们的眼泪,听听失去亲人的哭喊,也许他们就会明白,和平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