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发现家境一般的二本学生,总在自己做决定

我发现家境一般的二本学生,最大的困难不是穷,而是“凡事都在自己做决定”。 . 昨天在985读研的学妹找我哭诉:“从小镇出来好难,作为家里第一个研究生,每一步都要自己做决定,没有人能提供哪怕一个方向的建议。 . 回想我的大学4年,从苏北小镇到北外研究生,一路都迷茫而焦虑。高考结束后填志愿,爸妈对我专业选择稀里糊涂、放任自流,却斤斤计较逼着我留在省内二本。结果是:我选了一个看似高大上,其实很水、考研竞争激烈的新传专业。 . 大学毕业前,我站在人生岔路口,没人告诉我该读研还是工作,每一步选择都如履薄冰,选错的代价是比同龄人再落后10年。 . 但反观我的同窗,想读研时有人指导他们:大一就要卷绩点、打比赛,大四轻松保研985;想工作时有人告诉他们:大一大二学技能做比赛,大三大四进大厂实习,秋招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 . 但是很幸运,我通过打破信息差,逐渐拥有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分享几个我打破困境经验 . ❶提高配得感,“厚脸皮”争取资源 ①我大一非常害羞,后来发现社牛才能获更多资源,于是我:找到专业第1学姐:询问她学习方法、大学规划,我模仿并制定自己规划,大四也上岸211研究生 ②主动联系专业老师:大二主动找了老师进入课题组4,参与论文和大创,跟着学长学姐比赛拿奖。我大一时成绩只有89名,后面凭借竞赛考到专业前3,拿到一等奖学金 . ❷ 要有“你很棒,但关我屁事”的信念感 ①我大一时绩点3.5,问专业第1的学姐:我有机会保研吗?她残忍告诉我:不可能。这句话让我陷进谷底,却燃起我的斗志: ②笔试能力差:我就把每次平时作业做好,选课多选实践占比高的,大二将绩点拉到专业前3 ③绩点有差距:我就做比赛加分,拼命参加大广赛、大英赛、挑战杯,去广西调研、熬夜通宵。大三我拿到大奖,大四保研北外 . ❸拒绝短平快,坚持长期主义 远离速成和机会主义,比如通过短视频获取对世界认知,准备考试时有娱乐羞耻。正确做法是正向激励+可循环的习惯。我近两年才发现,身边学霸都很擅长娱乐,所以我每周留出和朋友相处时间,谈谈近期感悟和交换资源,短暂给自己一段佛系放空时间,聚餐配上青柠佛手柑青梅酒很解腻,在学习的同时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