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韩国传来消息! 韩国《中央日报》16日报道,2025年11月17日将是韩国AI研究的分水岭,因为届时韩国的电力将无法满足AI研究的用电需求。首尔多所高校的AI研究将因供电不足而“暂停”。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9月的发布会上坦言:“要让我们的人造智能超越硅谷,我们必须依靠可再生能源,让支撑数据中心运转的计算能力不断增长,否则我们的人工智能研究进度将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报道,首尔大学和高丽大学的两个AI研究项目,近几日遭遇了“电力不足”的困境。 两所大学与英伟达签署了协议,将从英伟达获得26万块GPU(图形处理器),但这些GPU需要600兆瓦电力。韩国目前电力不足,无法让这26万块GPU正常运作。 英伟达向韩国供应的26万块GPU,按需求计算,如果满负荷运转,这些GPU单日耗电可达8736万千瓦时,占韩国日均发电量的1/10。可再生能源占韩国能源结构的比例仅为10.5%,韩国当局正在努力推动这一比例上升至30%,但实现目标的时间是2030年。 韩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是建造大型太阳能发电板,但太阳能发电成本高于火电和核电,且受天气影响大,依赖性不强。 李在明反对新建核电项目,而在建核电项目又因各种原因推迟竣工,现有核电项目竣工后也将停运。 韩国在可再生能源上投资巨大,但短期内难以形成实用的依赖性能源。韩国国内的电网建设滞后,原本计划竣工的54个输电项目中,有30个项目推迟竣工。 AI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撑,其用电需求呈现出瞬时巨大、刚性强等特点,但由于现有电网难以承受,因此多项AI研究项目频繁遭遇“电力不足”的困境。 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韩国工业用电量连续两年下降,今年2025年一季度,韩国工业用电量又下降了3.6%。 这说明,韩国并不是缺乏电力,而是缺乏能够满足各行各业用电需求的能源基础设施。 在盲目追求技术进步、不断实现“超越”目标的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是造成更大损失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