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上人民日报了!天津一女孩上大学,跟爸爸抱怨:学校的饭没有家的味道,本是随口一说,

上人民日报了!天津一女孩上大学,跟爸爸抱怨:学校的饭没有家的味道,本是随口一说,没想到,爸爸竟然直接辞职,从天津赶到吉林,就在女孩学校门口摆摊,卖女儿最喜欢的炒饭,一开始生意不好,女儿知道后,将自己的故事发到论坛,不料一夜爆火,来吃过的人都说好吃,而且都说:有爸爸的味道!

李同学背着书包,走在吉林市的大学校园里,心里却满是思乡的失落。

她在学校食堂排队打饭时,无意中抱怨了一句:“学校的饭,总是没有家的味道啊……真想吃爸爸做的炒饭。”这句话原本只是随口说的,却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她父亲的心。

李同学的爸爸平日里,工作繁忙、生活紧张,但对于女儿,他一直有着柔软的心。

接到女儿的电话时,他听到女儿带着些许无奈和寂寞的声音,说自己已经好几天没吃到家里的味道了。李父当下沉默了一会儿,眼角湿润了。

那个瞬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

这个决定并不轻松。李父在天津一家企业工作多年,职位稳定,收入可观,但女儿的思念和他心中对家的理解,让他毅然踏上了前往吉林的路。

火车上,他一个人抱着简单的行李,心里反复盘算着炒饭的做法:米饭要先用隔夜饭炒,蛋要炒得嫩滑,火候要恰到好处,调味料的比例不能差半分——这一切,他心里都清清楚楚。

到达吉林后,李父没有选择高档餐馆或连锁小吃店,而是直接来到女儿学校的门口,在校园附近租下一个小摊位。他买了新的炒锅,准备每天为路过的学生和教职工,卖自己炒的饭。

第一天开张,李父早早起床,准备好材料,八点钟准时摆好摊位。可学生们大多匆忙赶去上课,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个小小的炒饭摊。

天寒地冻,摊位旁风吹得铝锅“叮当”作响,他的小摊显得格外孤单。直到午餐高峰,他的炒饭才卖出七份,七份!李父抹了抹额角的汗水,心里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对女儿的期待和信心。

李同学知道后,当晚便在学校论坛上发了一篇帖子:“今天爸爸在校门口摆了摊,卖我最喜欢的炒饭……真的,味道就像家的味道。”

她把照片附上:热气腾腾的炒饭、简陋的小摊、还有父亲专注翻炒的身影。帖子很真诚,字里行间充满温暖。

没想到,这条信息在学校论坛一夜之间引发了热议。第二天,学生们纷纷前来,想尝一尝“有爸爸味道的炒饭”。

有同学评论道:“吃完这一口,仿佛回到了家里,连炒蛋的香气都像妈妈厨房里的味道。”

慢慢地,摊位前排起了长队。李父每天早晨四点起床煮饭、备菜,中午、晚上不停炒饭,售卖量一天比一天多。

他最喜欢的时刻,是看到女儿从校园走出来,拿着一盒热气腾腾的炒饭,笑着说:“爸爸,我今天帮你接待了十几位同学,他们都说炒得太好了!”

女儿眼里闪烁的光,让他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不仅学生们喜欢,周边的教职工也成了常客。大家笑称:“这炒饭不仅好吃,还带着父爱的温度。”甚至有媒体听闻此事,特意采访了李父。

李父腼腆地说:“我只是想让女儿吃到家的味道。没想到,能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种温暖。”记者们被这份朴实而真挚的父爱感动,也让这段温情故事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

随着名气渐涨,李父的小摊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落,而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到午餐时间,总有学生早早排队等待,争相买到“爸爸炒的家常炒饭”。

他用心炒的每一份饭,不只是填饱肚子,更像是在传递家的温暖与父爱的味道。甚至有学生感叹:“这不是简单的炒饭,这是爸爸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这段故事,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亲情和陪伴的价值。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在外求学或工作,最怀念的仍然是家里的味道,是父母为自己精心准备的那一餐饭。

李父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有时候,父母的爱,不在远方的礼物,也不在金钱,而是在每天为孩子倾注心意的平凡时光里。

如今,李父的炒饭摊已经成为吉林校园的一段佳话,他和女儿的亲情故事被人民日报报道,引发社会热议。网友们纷纷评论:“有爸爸味道的炒饭,不只是食物,更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