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夜间保安"为何消失?古代人晚上不睡觉,竟专门找人敲锣打梆子! 这种被称为"打更"的职业,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 两人一组,一人拿梆子,一人提灯笼,每晚要走十几里路。 一更天(19:00-21:00)敲"咚!咚!",提醒大家该回家了。 三更天(23:00-1:00)则是"咚!咚!咚!",此时正是深夜。 五更天(3:00-5:00)敲完,天就快亮了。 他们不仅报时,还要防火防盗,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这种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末才逐渐消失。 随着西洋钟表传入,更夫的作用被逐渐取代。 如今我们有闹钟、监控,再也不需要人半夜敲锣了。 但每当听到古装剧里的"咚!咚!咚!",还是会想起这个古老的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