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金戈铁马与陶片的声音—《希波战争》上

人们总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希波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常的说法很简单:讲民主、自由、发达的希腊城邦,在一群英雄带领下,

人们总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希波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常的说法很简单:讲民主、自由、发达的希腊城邦,在一群英雄带领下,打败了专制、腐败、凶残的波斯帝国。这说法让人觉得希腊不仅保护了自己,还等于保护了波斯人,是正义对邪恶、民主对专制的胜利。

但是,用现在的词去套古代的事情,常常会出问题。回看那个年代,当时的大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剧作家埃斯库罗斯肯定支持希腊这边。而且希腊打赢了,怎么说都显得合情合理。夸赢家总比替输家说话容易,对吧?再说了,在那个时代和很久以后,像波斯那样由国王集权统治的大帝国才是世界主流。希腊自己也不是铁板一块,它是一群独立城邦组成的松散的集合,每个城邦制度都不一样,很多地方还是独裁者(他们叫“僭主”)掌权。至于雅典搞的“绝对民主”,其实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跟今天我们熟悉的代议制民主根本不是一回事。后来的罗马帝国,虽然继承了希腊的文化,但在统治方式上和当年的波斯其实差不太多。欧洲后来文艺复兴的时候,把希腊的民主捧得特别高,但咱们看历史,最好还是中立点。

很多人觉得希波战争是两种思想打仗:一边是波斯,搞神权加君权那一套,感觉除了些废墟,没给现代世界留下啥;另一边是希腊城邦,他们在科学、哲学、政治思想上的确对现在影响很大。但这不等于说谁正义谁邪恶。在公元前六世纪那会儿,打仗就是各股势力争地盘抢利益,输赢很正常,很难说谁好谁坏。

那时候,波斯是最大的帝国。它崛起很快,开国君主居鲁士大帝很厉害,征服了米底和巴比伦这些富饶的地区,建立了波斯帝国。原本生活在西亚沿海的希腊人地盘自然也被他吞并了。到公元前539年他打进巴比伦时,波斯已经非常强大了。居鲁士能征服这么多地方,主要是因为他比较宽容,不是光靠蛮力打压。最出名的事就是他帮助在巴比伦当俘虏的犹太人回耶路撒冷重修圣殿。他统治下的行省里,就包括爱奥尼亚地区(现在的土耳其西海岸),那里有很多希腊人住。公元前530年他去世时,留下的帝国已经很强大。

不过,这么庞大的帝国,特别需要强力的君主。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就不如他爹那么强。冈比西斯突然死了,帝国就乱了套,到处叛乱。直到公元前520年,大流士(算居鲁士亲戚)才把这些地方重新打下来,稳住了江山。

从居鲁士那时候起,波斯人就对希腊人有个固定印象:单个希腊战士打仗很厉害,所以波斯人挺喜欢雇他们当兵。但是作为一群人来打仗,希腊人内部总爱窝里斗,肯定打不过波斯这种高度组织化的帝国。

波斯和希腊的冲突就爆发在爱奥尼亚。这里归波斯管,希腊人继续做生意。但波斯管得越来越紧,爱奥尼亚的希腊人不干了,起来反抗,跑去希腊本土求援。希腊城邦一听,很害怕波斯这个庞然大物,而且波斯确实对希腊,甚至欧洲其他地方虎视眈眈。

爱奥尼亚人闹事,想找当时打仗最厉害的斯巴达帮忙。但斯巴达人那会儿正忙着跟别的希腊城邦打架,特别是和雅典闹矛盾。斯巴达的压力多大程度上逼得雅典搞民主不太清楚,反正雅典人是铁了心不选斯巴达支持的独裁统治,就是死磕民主。

有点像后来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那样,雅典人刚把自己的地盘抢回来时,也想过找强大的波斯当靠山。可当时掌权的大流士太傲慢,要求雅典完全臣服,结果雅典派去的人空着手回来了。一来二去,雅典和斯巴达就慢慢站在了波斯的对立面。到公元前499年,爱奥尼亚爆发大叛乱,雅典还真派了点兵去支援。可惜这点力量没能扭转局面,叛乱被波斯压下去了。可对波斯王大流士来说,雅典竟敢帮忙,这简直是挑战他的威严,必须狠狠报复。

波斯第一步就是派人到希腊各城邦去吓唬,让他们交“土和水”表示投降。不少城邦怕了,投降了,但雅典和斯巴达就是不干。雅典这边,老百姓投票选了个叫地米斯托克利的人当执政官,他是个主战派。他想了个办法:放弃雅典城本身,集中力量把比雷埃夫斯港口打造成堡垒,然后全力发展海军,争取在海战里打赢波斯。但雅典城里大多数人不同意这个计划:保守派觉得放弃祖传的城市太丢脸;地主们舍不得自己的土地;当水手在雅典不太受尊重,跟那些由自由民担任、装备精良的重甲步兵(方阵兵)比起来差远了。而且,城里还有一帮人主张向波斯求和,整天和他唱反调。结果,他的海军计划就被否决了。

到了公元前490年,波斯准备充分,开始远征,头号目标就是惩罚雅典。他们指望雅典城里亲波斯的那帮人能帮忙。波斯人看中了雅典附近的一块大平地——马拉松平原。这里地方大,方便波斯的主力骑兵活动,也容易从海陆两路进攻雅典。面对这么大威胁,雅典赶紧向斯巴达求救。斯巴达回应说,他们正在搞宗教活动,等活动结束几天后才能派兵。没办法,雅典人只能自己拉出一万重甲步兵,死死守住通往马拉松平原内地的入口。

双方一开始僵住了:雅典人要是冲进波斯人占优势的平原地带(尤其是骑兵厉害),肯定伤亡惨重;波斯人也不想硬冲雅典步兵守着的地形。波斯人一方面等着雅典城里的亲波斯派搞事,一方面也盯着斯巴达的动作。眼看斯巴达快出兵了,波斯人决定冒险:他们留下一点兵在平原上和雅典步兵耗着,主力(主要是骑兵)则偷偷上船,想绕过去直接偷袭雅典城!只要他们突然出现在没多少兵防守的雅典城下,城里那帮亲波斯的肯定造反开门。波斯人占了雅典城,再从陆路杀回马拉松,和留守的队伍前后夹击,准能打赢。唯一麻烦的是时间:船开到雅典需要十几小时,步兵从陆路走回雅典倒快得多。

可波斯人运气不好,他们刚一动,雅典人就知道了。情报很可能来自波斯军队里爱奥尼亚的希腊雇佣兵。雅典军一看对面波斯的主力溜了,马上决定出击!他们很聪明,把主力调去冲击波斯人留在这儿牵制他们的仆从军(这些兵相对弱)。果然把这支仆从军打垮了。剩下点波斯兵赶紧边打边往船上撤。打赢了的雅典人可不敢歇着,立刻马不停蹄地往回跑,要在波斯主力舰队到雅典之前赶回去。他们带着胜利的消息先冲回雅典城,城里等着接应波斯的家伙们一看势头不对,也不敢乱动了。波斯舰队赶到雅典一看,人家早有准备,占不到便宜。而且听说斯巴达兵也快来了,波斯人只好接了马拉松那边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撤退了。就这样,第一回合较量,雅典人赢了马拉松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