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高强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学硕士
在勒令泽连斯基于感恩节前接受美国的28点和平方案后,特朗普3天不到又突然改口,称这份方案并不是最终方案,暗示里面的条款仍然存在“商量余地”。
这倒不是他突然大发慈悲,实在是这份方案公布之后,引发了盟友乃至于美国内部的激烈反弹,就连共和党内部,都有不少异议。
因为这份方案实在是太偏向俄罗斯了,基本就是冲着让乌克兰“割地求和”去的,不光如此,乌克兰还得限制武装部队规模,承诺放弃加入北约,在作出这些让步后,换来的只是一个语焉不详的“安全保障”。

特朗普可以无视乌克兰的抗议,也可以不理会盟友的想法,但他必须保持共和党内的团结。
现在的问题是,这份方案,是否出自特朗普政府之手?
一开始,外界普遍以为,这是国务卿鲁比奥和中东特使维特科夫共同制定的,但《金融时报》在多方打听后,得出了新的结论,所谓的“28点”方案,很大程度是普京政府的意愿。
这一点,已经得到了鲁比奥的亲自确认,他其实也没把话说得太明白,只说这不是美国的建议,也不是美国的方案,其实就是默认了“另有其人”。
即便鲁比奥不明说,答案已经呼之欲出,要知道,过去这一个月,俄罗斯没少和美国进行秘密接触,其间特朗普的态度反复变化,时而威胁对俄罗斯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同时又不放弃继续推动俄乌和谈。
如今谜底揭晓,过去这段时间,美俄将欧洲和乌克兰排除在外,初步谈出了一个和谈框架。普京政府将自己的要求传达给美国总统特使维特科夫,特朗普政府又结合实际情况和美国的利益需求,进行了细节上的增补,但总体框架没怎么改变。
甚至措辞也保留了大致的样子,在英文版草案中,有些表达语法很笨拙,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俄语的表达方式。
这恰恰说明,表面上看,这份和平方案出自美国之手,实际上是俄罗斯主导,美国参与,共同炮制而成的。

俄罗斯大概是想送特朗普一个顺水推舟的人情,把提出方案、解决俄乌冲突的功劳,都归到特朗普头上。
只是眼看着这份方案短时间内在西方舆论场中引发了轩然大波,特朗普再怎么好大喜功,也不会在这时候贸然给自己揽功,而是急于撇清关系。
于是才有了他前脚要求泽连斯基赶紧接受,后面就迅速改口的情况。
说白了,特朗普不想让美国为这份方案“负责到底”,一旦执行下去,恐怕是得不偿失,让盟友对美国失望,更会引起共和党内部的分裂。
美国对俄罗斯的忌惮心理,是跨党派的,很多共和党议员,未必对乌克兰有多么同情,但也不想看到俄罗斯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在美国面前“耀武扬威”。所以他们会对和平方案中,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实质性占领的部分,表达强烈的不满。
欧洲那里就更不用说了,别看和平方案中,承诺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恩怨“一笔勾销”,但欧洲信不过俄罗斯,俄罗斯同样如此。
与西方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普京政府也对美国的担保没有什么信心。这份方案能不能为和平奠定基础不好说,但几个主要当事方,可能都是各有各的顾虑。
而特朗普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克服这个阻力,所以只能含糊其辞地表示,这不是“最终方案”,一切都还有商量。

问题来了,美国究竟是要泽连斯基先接受方案,再在谈判桌上讨论细节,还是说先敲定最终版本,再给乌克兰和俄罗斯重新看过。
如果是前者,乌克兰可不敢冒这个险,它也知道,自己在谈判桌上没有多少议价权,全靠外部支持,这就极大降低了乌克兰在谈判桌上的存在感。
也就欧洲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没有轻易放弃乌克兰,否则在俄罗斯军事压力和美国政治压力的双重攻势下,泽连斯基可能早就撑不住了。
就地缘政治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份理想的方案不是让所有人都满意,而是让他们都不满意,但前提是各方妥协的尺度,和交换到手的利益,整体处于一个平衡区间,而不是一边倒的失衡。
这份28点和平方案,就过于失衡了,遇到各方反弹,其实是预料之中,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推行下去。

现在好了,特朗普松了口,乌克兰和欧洲也能松口气,开始自己的外交斡旋行动,尽可能地拓展方案框架,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款。
还是那个道理,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终究只能靠自己。
一系列外交实践已经证明,特朗普对俄乌冲突态度多变,今天能对乌克兰和盟友不假辞色,明天可能就会开始向俄罗斯施压。
他口中的最后通牒,其实没有任何效力,外部压力巨大的俄罗斯都敢不买账,欧盟和乌克兰要是能保持团结,未尝不能争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