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春段晨曦通讯员杨俊英

“是我一碗水没有端平,现在水洒了,我也很后悔。”近日,在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法院湖阳法庭在龙潭乡政府进行的巡回审判中,82岁的张老太喃喃道。
为实质化解矛盾,弘扬孝老爱亲文明乡风,此次庭审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海国勇及多名县人大代表旁听并参与调解。经调解,五名子女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均愿意履行赡养义务,却在费用承担上未能达成一致。法院最终依法判决:长子李某甲及三个女儿每月各支付赡养费300元,次子李某乙支付600元,医疗费由子女共同承担,住院期间轮流照料。
2025年8月,次子李某乙未征得82岁的张老太同意,自己做主将母亲送至附近的养老院居住,然后外出务工。其他子女虽有不满,但未采取实际行动,并认为父母把积蓄都给了小弟,自然应当小弟赡养母亲。张老太在养老院居住的费用是自行支付,加之本身年老体弱,日常也需要一直用药,而五个子女(三女二子)对赡养一事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张老太无奈提起诉讼。
经了解,该纠纷实质是五名被告因家庭琐事积怨较深而引发。因长子李某甲受伤,不能前来参加庭审,法官通过电话连线的形式询问其意见。长子李某甲情绪激动的表示:“父亲临终时又给小弟4万元用于丧葬,但我完全不知道,还给了他1万元丧葬费。”三个女儿也表示:“父母的积蓄足够养老,但却偏心将所有积蓄都给小弟,现在小弟却‘翻脸不认人’了。”面对兄弟姐妹的指责,次子李某乙则辩称没有拿父母的积蓄,并抱怨道:“我照顾母亲多年,他们凭什么指责我。”
庭审现场,子女间争执不休。法庭辩论结束后,为避免矛盾激化,人大代表和法官决定分头调解。
调解中,二女儿率先开口:“我不是说不养,我家庭条件不好,我自己都顾不过来自己。”大女儿也紧接着表示:“我有时候忙起来自己都吃不上饭。”法官耐心倾听各方诉求后缓缓开口:“大家也都有难处,但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无法推脱的法定义务。咱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争取商量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大女儿表示:“我们自己都有小孩,为了给孩子们做个榜样,我愿意照顾母亲,也希望母亲能安享晚年。”
“父母确实常年跟随你生活,你对他们照顾较多,但反过来,他们不也对你的家庭照顾较多吗?”面对次子李某乙,法官适时引导其换位思考。“父母帮衬你较多,兄弟姐妹们心里有疙瘩也正常,你要能率先表态,他们的心结就解开了。”见次子李某乙沉默不语,海国勇代表紧接着说:“母亲最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和关心。将心比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的镜子。判决能分对错,却难补亲情,调解也是是给你们机会去找回做子女的本分。”次子李某乙低下了头,随后表示:“父母确实帮衬我比较多,我愿意每个月多出点钱。”
庭审结束后,海国勇代表和法官一起将张老太送回养老院,老人哽咽道:“俺的事儿让你们操心了,麻烦你们跑这么远。”周启印法官心想,无论如何,都要再努力一把,为老人找回家的温暖。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法官通过近二十次电话沟通和多次上门走访,耐心倾听子女们积压多年的委屈,并从手足亲情、传统孝道入手进行劝导。经过反复劝解,五名子女最终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意照顾母亲的生活,但因其他家庭成员对费用承担提出不同意见,无法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承办法官结合个人意愿、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等因素,依法进行了判决。
在张老太赡养纠纷案判决后,参与旁听的两级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给予了积极评价。全国人大代表海国勇表示,赡养纠纷案件关系民生,以小见大,巡回审理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法院依法判决为老人撑了腰、解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