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下一代通信路径渐清晰 6G技术创新生态如何重塑通信未来?

飞象原创(高靖宇/文)当全球通信产业迈入6g标准化全面启动的关键窗口期,一场聚焦技术协同、生态共建的行业盛会正为6g发展锚定方向。在北京召开的6g发展大会上,传递出6g正从技术“蓝图”走向产业“实景”,更清晰地勾勒出一幅6g发展的新图景。

协同创新:“6g+ai”打开想象新空间

在6g的众多技术演进方向中,“6g+ai”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行业公认的核心路径,为通信产业带来从“连接”到“智能”的根本性变革,成为6g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在大会上强调,6g时代将实现ai与网络的双向赋能。当前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已积极开展,但ai技术迭代迅速,其发展将持续影响6g的架构设计与标准制定,这也是6g标准难以一步定义完整的关键原因,必须为ai带来的不确定性留出弹性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则从终端视角进一步阐释了“6g+ai”的融合价值。他指出,6g成功与否既要看网络能力,更要看终端表现,而ai终端将成为6g时代的核心亮点。从1g模拟终端到6gai终端,移动终端与网络能力相互促进,而5g终端计算与业务生成能力滞后于网络带宽的问题,将在6g时代通过ai技术得到解决。

在终端生态层面,“6g+ai”的融合正让终端创新生态具象化。以ai手机、智能体手机为核心,搭配眼镜、耳机、xr设备等智能外设的协同模式,正重新定义人机关系,有望成为ai时代移动通信的主流范式。邬贺铨认为,面向6g的智能体终端将孕育并催生全新的操作系统,成为数字世界互动的新入口,带来更丰富的应用体验。6g与ai的深度融合将推动移动终端进入智能体新时代,引发应用模式的创新变革。他建议业界以终端创新为核心抓手,共同构建6g发展新生态。

多技术融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全能网络

6g的终极愿景是实现“万物智联、全域覆盖”,这一目标的达成离不开通信、卫星、感知、计算等多领域技术的跨界融合,其中“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构建成为最受关注的技术方向之一。

“通过卫星与地面网络一体化组网实现全球覆盖,是6g的重要方向之一。”闻库表示,近年来,我国在此领域进展加快,然而,在我国卫星发射能力、网络部署运营等方面仍有短板,亟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补齐短板,强化频率保障,提升整体产业能力,加快天地一体化网络布局。

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则强调了频谱资源对6g发展的重要性。她指出,未来五年全球移动流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2030至2040年,为满足高密度区域连接需求,平均需新增2至3ghz中频段频谱,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地区频谱需求甚至可能达到4ghz。2027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27),将审议7-8ghz等中频段用于imt系统的可行性,并推动手机直连卫星相关频谱落地,这将为6g多技术融合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车联网作为6g多技术融合的重要应用场景,也展现出丰富的技术内涵。邬贺铨详细介绍了智能网联车机模组的五大核心功能:支持lte、5gc-v2x等多体制和多模态感知技术;集成先进框架模型,内置500tops算力,大幅提升决策速度;实现车路云毫秒级交互,端到端延迟低于100ms,定位精度达毫米级;采用国密算法+pki保障数据传输与身份认证安全;提供丰富外设接口,支持二次开发与设备扩展。这些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移动无线枢纽转变。

技术储备:300余项关键成果筑牢6g发展根基

在技术协同与多技术融合的背后,是我国扎实的技术储备和全产业链协同发力的强大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大会上透露,近年来我国体系化推动6g系统设计、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等创新研究,广泛开展6g技术征集,已形成超300项6g关键技术储备。

这些技术储备的形成,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努力。目前我国已汇聚国内外百余家单位合力,组织全球主流设备企业全面参与6g技术试验,协同推进创新发展。同时,6g推进组与欧洲6g-ia、韩国6g论坛等国际组织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6g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探索,为全球6g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作为6g标准化研究全面启动的关键之年,当前6g发展正处于技术创新加速演进、产业方向愈发清晰的重要阶段。张云明表示,面向未来,要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融合技术方案研究,一体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试验验证、应用培育等工作,为6g标准化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深化移动通信产业和关联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强化资源集聚和产业协同;发挥应用牵引作用,前瞻布局和培育6g融合应用产业生态。

张云明提出,应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6g发展动力和需求的差异,着力形成新业务新场景新模式发展共识,共同维护全球标准统一和产业协同,实现发展利益最大化;加强6g技术、标准、频谱等重要问题协调,深化标准制定、产业推进、建设应用等方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