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2年,28岁的中国姑娘吴似丹嫁给已经82岁的法国医生贝熙业。吴似丹出身金融

1952年,28岁的中国姑娘吴似丹嫁给已经82岁的法国医生贝熙业。吴似丹出身金融世家,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26岁时因得肺病被贝熙业治愈,后两人成为好朋友。此后,吴似丹经常到贝熙业的贝家花园照顾贝熙业,并成为贝的助手。 西山脚下,一座石屋隐在松林间,法国老医生每日诊脉救人,却不知一位年轻画者悄然走近,带着画笔和心事。1952年,她28岁,他82岁,这场跨国姻缘从医患情谊起步,怎就酿成轰动一时的“老树开花”?这份缘分藏着怎样的秘密,又如何在时代洪流中绽放? 上世纪初的北京,法国医生贝熙业刚来中国没几年,就凭着一手好医术,在北京站稳脚跟。他1872年出生在法国乡村,早年读海军医学院,1895年拿下医学博士学位。1914年,他带着老婆孩子远渡重洋,到中国当法国使馆医生。先在天津,后调北京,专攻外科和传染病。袁世凯、孙中山这些大人物都找过他看病,他还给老百姓免费打疫苗,口碑好得不行。1918年,他在西山北安河买地,盖起贝家花园,三层石屋带花园,成了他的家和诊所。那里空气好,离城远,适合养病,也方便他行医。 贝熙业在中国待了三十多年,娶了本地媳妇,生了闺女,可惜第一任老婆1923年病逝,闺女们长大后回了法国。他一个人守着贝家花园,继续给人看病。抗日那几年,他没少出力,偷偷运药给伤员,贝家花园还当过秘密通道。老百姓管他叫“法国白求恩”,这份情谊不是白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他年纪大了,但劲头不减,还是每天开门迎客。 吴似丹这姑娘,1924年出生在北京一个银行家家。爸吴明远是中法实业银行总经理,家底厚实,从小让她学画画。她体弱多病,小时候咳嗽老犯,爸妈带她找贝熙业看。贝医生用西药调理,她慢慢好转。那会儿她才十来岁,两人就认识了。长大后,她考上辅仁大学美术系,专攻国画,毕业时二十出头,手艺不错,能画出山水的韵味。 1950年,吴似丹26岁,旧肺病又犯了,咳得厉害,瘦了一圈。她爸还是找老熟人贝熙业。贝家花园诊所里,他仔细检查,开药方,叮嘱多休息。她天天吃药,配合养身,不到半年就痊愈了。病好后,她没忘这份恩情,常去贝家花园串门。起初是聊聊天,带点自家糕点,后来帮着打下手。贝熙业八十多了,手脚慢,她就接过活儿,整理药材,登记病历。两人越聊越投机,他讲法国乡下的事,她说中国画的门道,从知心人变成好伙伴。 贝家花园不光是住处,更是诊所。抗日老兵多,伤口复杂,贝熙业忙不过来。吴似丹看在眼里,主动留下来当助手。她大学学的画,用在帮他绘伤口图上。那些图纸清清楚楚,肌肉血管一笔一划,贝熙业一看就服气,说这比手术刀还管用。她还教他用毛笔写药方,他那洋字练成中文,歪歪扭扭像蚯蚓,可认得出就行。诊所里,患者来来往往,她负责照顾起居,换药包扎,井井有条。贝熙业夸她心细手巧,两人配合默契,救人无数。 新中国成立,社会大变样。1950年婚姻法出来,强调男女平等,自愿结合,不受年龄户籍限制。这给了不少人勇气。吴似丹和贝熙业相处久了,感情水到渠成。1952年,她28岁,他82岁,两人瞒着家里,到民政部门领了结婚证。消息一传开,北京圈子炸锅了。有人说这是“老树开花”,贝熙业笑称他们的情谊像陈酒,越酿越香。吴似丹家不答应,爸妈觉得岁数差太大,劝她三思。可她铁了心,说贝医生不光治了她的病,还给了她人生方向。婚礼没大办,就在贝家花园请亲友吃顿饭,简单热乎。 结婚后,两人继续在诊所干活。吴似丹一边画图,一边管家务,贝熙业还是那股子救死扶伤的劲头。北京人渐渐接受了这事儿,看他们忙碌的身影,也觉得这份跨国姻缘挺暖心。贝熙业在中国待了四十年,爱上这片土地,吴似丹嫁给他,也是缘分使然。中法两国老交情,从鸦片战争到如今合作,这段婚姻就是个小缩影,体现人民友谊。 可好景不长,1954年,贝熙业接到回法国通知,带着吴似丹上了轮船。两人到马赛后,在乡村安家。他虽老了,还建小屋种地,吴似丹重拾画笔,画中西合璧的作品。1955年,他们生下儿子让-路易·贝熙业,这孩子长大接爸的班,当了心脏专家。贝熙业1958年86岁那年走了,吴似丹守着儿子,拉扯大成人。她没再嫁,一辈子画画,作品流传中法两国。晚年她回国看过,讲起这段事儿,总说贝医生的人格魅力大,让她心服口服。 这份姻缘,不是童话,是实打实的时代印记。新中国婚姻法护着妇女权益,让吴似丹能自主选幸福。贝熙业像白求恩一样,投身中国医疗,贝家花园见证中法交流。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年龄国籍不是障碍,真情实意才能长久。搁今天,中法建交六十多年,合作更深,这对老夫妻的传奇,还在启发后人。接地气说,找对象得看人品,吴似丹选对了,过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