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东莞1500名学子共探生态奥秘

11月12日,“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绿美东莞”青少年生态科普活动——中小学校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科普知识讲座首场活动,在东莞市第十一中学启幕。本次活动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林业局指导,东莞市林业事务中心主办,以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科普为核心主轴,紧扣生态环境治理前沿热点及绿美东莞生态建设现实需求,创新采用“系统化科普+沉浸式体验”双轮驱动模式,既深化青少年对生态保护的认知深度与广度,又普及环境修复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吸引1500名学生踊跃参与。

专家讲座环节星光熠熠,特邀生态领域资深专家曲江英教授、吴鹏举高级工程师亲临授课。曲江英聚焦环境修复技术的前沿发展与实践落地,从生物修复、生态工程修复的核心原理切入,系统拆解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在林业种植中的应用路径;并结合河道综合治理、生态廊道建设等典型案例,生动阐释环境修复技术如何破解水资源污染、土壤退化等生态难题,让青少年直观领略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强劲动能。

吴鹏举则围绕植被恢复、土壤检测两大核心板块,深入浅出讲解土壤类型识别、污染风险评估、修复技术选型等专业知识。他通过专业数据与实操案例的有机融合,讲解便携式环境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流程,为青少年揭开土壤生态保护的神秘面纱;同时深度剖析林业与水资源保护的依存逻辑,明晰二者相互促进的生态关联,探讨气候变化对林业生态系统的多维影响及科学应对策略。

科普展示区各板块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实现知识传播与互动体验的深度耦合。在生态指示与生物修复展示区,巴黎翠凤蝶、黄迁粉蝶等多区域、多时期的蝴蝶标本整齐陈列,图文展板清晰解析其种群变迁与大气质量的密切关联,凸显“大气污染指示生物”的独特科研价值;芦苇、黑藻等净化植物的立体标本搭配透明展框,直观呈现根系与叶片的净化机理,标注的本地生态环境自然修复案例,让青少年真切感知生物修复的实践成效。

互动体验与科技实践展示区人气爆棚,垃圾分类互动装置点燃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大家在紧张激烈的竞技比拼中巩固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实操能力;便携式环境检测设备前,同学们有序排队亲身体验指标检测,通过对比PM2.5等关键数据,深刻理解环境检测在生态治理中的核心支撑作用。技术原理与系统模拟展示区极具科技感,透明亚克力污水处理模型借助灯光与水流的动态演示,完整还原污水收集、处理、净化全流程,尾水回用的实际案例让同学们对资源循环利用形成更直观、深刻的认知;立体土壤模型清晰标注本地土壤类型分布与污染风险区域,搭配修复实验装置,系统展示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路径与成效。

知识科普与图文展板区通过流程图解、动态信息图、时间轴等多元形式,全面科普环境修复技术、生态系统构成及东莞生态建设成果,构建起系统完整、通俗易懂的生态知识矩阵。活动现场还向青少年免费派发科普宣传图册,助力大家课后深化认知、延伸学习。

此次活动将理论科普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不仅让青少年系统掌握生态系统运作原理、环境修复核心技术,更有效唤醒其生态保护责任意识。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活动,打破了“生态保护与日常生活无关”的认知壁垒,将从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爱护绿植等身边小事做起,主动将环保理念转化为日常行动,争做生态保护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作为绿美东莞生态建设的重要科普举措,本次青少年生态科普活动以培养生态保护后备力量为核心目标,推动生态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深度融合。后续,活动还将陆续走进东莞多所中小学校,持续传递绿色发展理念,激发青少年对生态领域的探索兴趣与热情,为东莞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储备具备基础专业素养的后备人才,夯实东莞生态事业长远发展的人才根基,让“守护绿水青山”的青春力量在莞邑大地上持续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