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马邑之谋黄了,汉武帝把王恢下了狱,逼着他自杀。朝堂上下都骂王恢“临阵退缩”,可这

马邑之谋黄了,汉武帝把王恢下了狱,逼着他自杀。朝堂上下都骂王恢“临阵退缩”,可这事儿真能全怪他吗? 当时计划挺好:派商人聂壹假装投降匈奴,诱骗军臣单于带十万骑兵来抢马邑,汉军三十万埋伏在周边,就等匈奴人钻进来关门打狗。王恢的任务是带三万人抄匈奴后路,抢他们的粮草辎重。 可军臣单于快到马邑时,见沿途牲畜遍地却没人放牧,起了疑心,抓了个汉朝尉史一问,全招了。单于吓得立马退兵,王恢的三万人看着匈奴主力撤走,没敢追——他那点人,真打起来就是送人头。 汉武帝气炸了,说王恢“首鼠两端”,坏了大事。王恢辩解说“我是怕士兵白白送死”,可汉武帝不听,非要他死。其实汉武帝心里有气:策划了这么久,动用了全国兵力,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总得有人背锅,王恢刚好成了那个倒霉蛋。 说王恢没责任?也不全对。他作为主将,战前没考虑到匈奴会起疑,事发后又没及时调整策略,确实有过失。可这计划本身就漏洞百出:三十万大军调动,想瞒住消息太难;靠一个商人诱敌,可信度本就不高;匈奴人打了一辈子仗,哪那么容易上当? 更关键的是,汉武帝太急了。汉朝忍了匈奴几十年,他刚登基就想毕其功于一役,有点操之过急。王恢只是执行命令的人,真要论责任,决策者的冒进比执行者的退缩更要命。 王恢死的时候,估计心里挺冤。他不是怕死,是觉得自己成了皇帝的“替罪羊”。后来汉武帝也没再搞这种大规模伏击,转而派卫青、霍去病主动出击,大概也意识到:对付匈奴,靠阴谋诡计不如靠实打实的战斗力。 马邑之谋的失败,是整个计划的问题,不是王恢一个人的错。可在皇帝眼里,需要的不是“情有可原”,是“必须有人负责”。王恢的死,更像给汉朝的对匈政策换了条路——从偷偷摸摸的算计,变成光明正大的硬刚。这或许是他没想到的,也算用一条命,换来了后来的汉匈大决战。汉骠骑大将军 汉武帝之死 西汉七王之乱 汉朝狠人 汉朝诸候王 汉宣帝立后之争 汉朝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