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6g是面向2030年商用的新一代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当前正处于技术突破初见成效、标准研究全面启动的关键阶段,全球业界高度关注。2025年11月13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imt-2030(6g)推进组联合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的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本届大会以“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为主题,邀请两院院士、国内外权威专家、国际组织代表、知名企业家等,共同探讨6g应用需求、关键技术、国际标准、产业研发、试验验证等议题,推动6g技术及架构形成全球共识,维护全球统一的6g国际标准和产业生态。
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出席并致辞,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孙硕致欢迎词。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wp5d工作组(itu-rwp5d)主席hiroyukiatarashi、3gpp服务与系统工作组(3gppsa)主席puneetjain等作主旨报告,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主持6g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智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怀达、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马红兵、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庆军、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文凯出席开幕式。
张云明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6g创新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为6g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6g发展正处于技术创新加速演进、产业方向愈发清晰的关键阶段,亟需全球产学研用各方进一步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紧密合作、共促发展。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厚植内生动力。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融合技术方案研究,一体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试验验证、应用培育等工作,为6g标准化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坚持融合发展,夯实产业能力。深化移动通信产业和关联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强化资源集聚和产业协同。发挥应用牵引作用,前瞻布局和培育6g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开辟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三是坚持包容并蓄,汇聚全球合力。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着力形成新业务新场景新模式发展共识,共同维护全球标准统一和产业协同,实现发展利益最大化。四是坚持开放共赢,深挖合作潜力。加强6g技术、标准、频谱等重要问题协调,深化标准制定、产业推进、建设应用等方面合作,让移动通信基础更牢、动能更足、带动更强,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孙硕表示,北京市的科技和人才优势突出,产业资源集中,拥有雄厚的数字经济实力、完善的融合发展环境、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具备发展6g的坚实基础。面向未来,北京市将把6g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的重要战略方向,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技术策源、推动成果转化、打造产业生态,着力建设全球6g产业核心技术的策源地,高价值企业集聚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输出地,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6g新生态,为6g创新发展贡献北京的力量。
在6g主旨报告环节中,邬贺铨院士作题为“以终端创新为抓手建6g发展新生态”的演讲。他指出,终端能力反映出移动通信的代际特征,在当前5g时代,智能手机仍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接入设备和移动经济的支柱。预计未来6g,消费侧市场仍将是主导业务,需要全新的6g终端和应用服务支撑6g发展。邬贺铨院士认为,ai手机、智能体手机以及ai眼镜等外设设备将是主要发展方向,ai与xr融合终端将进一步增强交互的自然性和沉浸感,有望成为6g重要驱动力。智能体工业模组、智能网联车机模组、无人机机载通信终端、直联卫星的移动终端也将成为终端市场的增长点。此外,面向6g智能体终端将孕育催生全新的操作系统,成为数字世界互动的新入口,带来更多的应用新体验。最后,他指出,6g与ai深度融合将赋能移动终端进入智能体新时代,引发应用模式的创新变革。建议业界各方以终端创新为抓手,打造6g发展新生态。
张平院士作主旨报告,系统阐述面向6g内生智能的comai与语义通信的架构、理论、标准化进展及系统实现路径。他认为,语义信息论提供了语义信息的度量方法与编码定理,揭示了通信系统可沿“熵减”方向优化,体现“压缩即智能”的思想,实现更高效的语义级信息传输。张平院士指出,国内外已启动语义通信相关标准化研究,未来还需要全球产学研形成合力,共同推进comai与语义通信的研究与应用,迎接6g智能通信新时代的到来。
斯寒作题为“面向6g:全球视野下的产业责任与协同创新”的主旨报告。她指出,6g将在应用需求牵引和创新技术供给的双向驱动下,保持着较快的网络容量增长速度。6g发展需要优质的频谱资源、智能终端的引领带动、开放协同的技术标准与产业生态。面向6g发展,斯寒认为,需要制定具有行业共识的政策举措,统筹好5g和6g的发展节奏,充分释放5g潜力,为6g腾飞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闻库作题为“6g,我要来了”的主旨报告。他认为,6g发展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逐渐上台阶”的过程。6g基础版本标准的设计重点是提升5g及5g-a能力水平,实现网络降本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为6g后续引入新技术新应用留足空间。闻库建议,对于6g发展,一是要加快可穿戴智能终端、车载智能终端等6g终端研发;二是要加快ai与6g网络架构、标准化、业务应用的双向赋能,培育好通智融合创新生态;三是强化频谱资源保障,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加快星地融合网络建设。
hiroyukiatarashi、puneetjain分别介绍了itu和3gpp所开展的6g国际标准研究进展和工作计划。韩国6g论坛执行委员会主席kyung-hichang、欧洲6g智慧网络和业务产业协会主席colinwillcock、日本xg移动推进论坛首席战略官takehironakamura、one6g协会专家narcíscardona等分别介绍了主要国家及地区的6g技术产业最新进展,一致认为6g发展需要全球各方紧密合作,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体系。
在全球6g进展及融合发展环节,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代表imt-2030(6g)推进组,介绍了6g研究进展和2025年6g技术试验情况。她表示,imt-2030(6g)推进组围绕愿景需求、系统架构、无线技术、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等开展系统性研究,提出了6g智能原生系统架构设计,累计发布了80余份研究成果。王志勤介绍了2025年6g技术试验情况,汇报和分析了面向沉浸式通信、无线智能化、通感一体化、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等技术方案的试验结果,为促进业界技术共识形成提供试验依据。她表示,ai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与6g融合赋能,后续6g推进组将携手业界,持续深化通信、智能、算力、数据、感知为核心要素的6g研究,构建万物智联的创新生态,为6g赋能经济社会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基础。
在6g产业研发和创新应用等环节中,来自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信科、华为、中兴、vivo、oppo、小米、银河航天、北京理工雷科、紫光展锐、爱立信、高通、诺基亚、联发科技等国内外科技企业的专家作了精彩发言。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嘉宾围绕“6g与ai融合生态构建”开展交流,预测6g通智融合发展趋势,探讨ai内生的网络架构设计思路,分析智能化应用场景,提出推动跨行业协同和生态共建的思路,分享真知灼见,启迪创新思维。
大会期间,imt-2030(6g)推进组宣布6g公共研发新型试验设施能力提升,基于现有6g技术试验平台,携手业界全面提升五项能力体系,以数据为基础,构建数字孪生底座,创新通智融合、星地融合能力,共筑一张试验网,助力6g关键技术和样机研发、支撑国际标准研制、服务创新生态应用。大会还集中展示了超大规模天线样机、感知智能融合应用演示系统、多智能体协同演示系统、新型物联样机等多款6g概念样机及应用演示。
imt-2030(6g)推进组主办的6g发展大会是国内6g领域技术覆盖全、专业水平高、影响力大的技术产业盛会,自2021年起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大会设置了主旨报告、圆桌论坛、技术分论坛、成果发布等环节,发布了《6gai原生设计技术架构研究》《端侧智能体通信技术需求与设计》等10余份6g技术研究报告,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参会。
全球6g标准化与产业化进程已开启,希望业界把握时代机遇、汇聚发展合力,共同推动6g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