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汉灵帝在鸿都门开了所新学校,专门教学生写辞赋、画壁画,甚至练书法,毕业还能直接当

汉灵帝在鸿都门开了所新学校,专门教学生写辞赋、画壁画,甚至练书法,毕业还能直接当官。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太学里的儒生们骂翻了天,说这是“歪门邪道”,把朝廷选官的规矩全搅乱了。 太学是汉朝的老牌学府,学生读的是《五经》,走的是“经学取士”的正道,出来的人非富即贵。可鸿都门学不一样,招的多是没背景的寒门子弟,学的是皇帝喜欢的“杂艺”。灵帝觉得这些人“接地气”,不像太学儒生那么酸腐,动不动就跟他唱反调。他给鸿都门学的学生封官,最高能做到刺史、太守,待遇比太学出身的还好。 儒生们气的是啥?他们寒窗苦读十几年,研究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结果不如人家写首诗、画幅画来得快。有个叫阳球的大臣,直接上书骂鸿都门学“群小竞进,贤才壅塞”,说这些学生当官,只会“舞文弄墨,贻误国事”。可灵帝根本不听,反倒觉得儒生们小题大做。 其实鸿都门学也没那么不堪。里面确实有不少有才华的人,比如辞赋写得好的蔡邕(虽然他后来反对得厉害),只是他们学的东西不符合太学的“正统”。灵帝办这所学校,一半是真喜欢文学艺术,一半是想培养自己的人——太学被世家大族把持,他用鸿都门学的学生,等于绕开这些势力,给自己找帮手。 破坏正统的说法,更像儒生们的偏见。太学那套经学,到东汉末年早就僵化了,学生们只会死记硬背,当官后大多空谈误国。鸿都门学虽然教的是“杂学”,但至少让寒门子弟有了条出路,也让朝廷多了种选才方式。只是灵帝操之过急,给的待遇太优厚,一下子打破了平衡,才招来了骂声。 后来黄巾起义爆发,朝廷乱糟糟的,鸿都门学也没撑多久就散了。但它留下的争议一直没断:太学的“正统”就一定对吗?能写会画就不能当官吗?其实灵帝的问题不在办学校,在他没本事调和两派矛盾,最后让鸿都门学成了党争的靶子。 所谓的“正统”,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的借口。太学怕的不是鸿都门学破坏规矩,是怕自己的地位被抢走。而灵帝呢,想靠新学校搞平衡,结果两边都没讨好,反倒落了个“破坏传统”的名声。这事儿告诉我们:旧规矩僵了,就得改改,可改的时候没章法,只会越改越乱。太学事 太学精神 武汉东汉大学 罗城光武帝 汉光武 东汉 汉府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