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考古学家加专家兼作家?这都行?! 作家岳南的详细信息,希望能帮助你了解他的创作

考古学家加专家兼作家?这都行?! 作家岳南的详细信息,希望能帮助你了解他的创作历程和心法。 📚 岳南的关键信息速览 类别 具体信息 本名与籍贯 岳玉明,1962年出生于山东诸城。 年龄 (推算) 约63岁 (基于其1962年出生推算)。 教育背景 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 主要成就 华语世界颇具影响力的考古纪实文学作家;代表作《风雪定陵》(合著)、《南渡北归》三部曲;《南渡北归》获《亚洲周刊》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冠军。 版税收入 2011年以175万元版税收入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4位;2012年以185万元版税收入位列第26位。 早期写作量 具体字数不详,但其为创作《南渡北归》整理了大量资料,并曾为之前的创作进行长时间的田野调查与资料积累。 🌟 岳南的成名之路 岳南的成名,是一个在特定领域长期深耕、厚积薄发的过程,关键在于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富矿并坚持挖掘: · 考古纪实文学的开拓:岳南最早以考古纪实文学闻名。他的成名作是《风雪定陵》(合著),该书记述了明定陵的发掘经过。此后,他持续创作了《复活的军团》《万世法门》《天赐王国》等一系列作品,涵盖了秦始皇陵兵马俑、法门寺地宫、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等中国重大考古发现,这使他被誉为当代"考古文学第一人",其作品全球销量达数百万册。 · 转向与巅峰:《南渡北归》的诞生:在创作考古题材的过程中,岳南接触了许多考古学家,并透过他们了解到李济、傅斯年等前辈学人以及抗战时期学者们驻留的"李庄"。这引发了他对民国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强烈兴趣。他自2003年开始搜集资料并进行采访,至2011年完成了约180万字的《南渡北归》三部曲(《南渡》《北归》《离别》)。这部巨著全景再现了20世纪中国大批知识分子在抗战烽火中南渡北归的命运变迁,被誉为"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并荣获《亚洲周刊》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冠军。《南渡北归》的出版和持续热销(至2014年已印刷11次,总发行超20万套),让岳南的影响力突破了考古文学圈,进入了更广泛的公众视野,并使他于2011年和2012年连续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 ✍️ 写手可以学习的心法与技法 岳南的写作理念和实践,尤其对于从事历史纪实、群像写作或知识普及类内容的创作者,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 深耕专属领域,构建个人标识:岳南的成功,在于他较早地发掘并长期坚守了"考古文学"和"民国知识分子群体研究"这两座富矿。他并非追逐热门题材,而是将个人兴趣与相对空白的写作领域结合,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和难以替代的优势。对于写作者而言,找到自己熟悉且热爱的垂直领域持续深耕,是构筑"护城河"的关键。 · "处处有典"的严谨与敬畏:岳南的写作态度极为严谨。他擅长钻进"故纸堆",对浩如烟海的史料进行深入的研读、考据和评判。在《南渡北归》中,他加入了大量详尽的注释,这些注释本身也极具可读性,甚至被称为"比正文好看",其中"埋伏"了许多精妙的素材。这种 "考古癖"般对真实的苛求 ,以及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使得他的作品经得起推敲,具备了"文化信史"的价值。 · "笔笔含情"的文学化表达:尽管是非虚构写作,岳南非常注重文笔和情感投入。他的文字被评价为"笔笔含情",带有文人的嗟叹与敬意。他主张现实发生的故事本身就很精彩,写作的关键在于巧妙地将事件和人物"对点",并通过结构安排和语言技巧,将素材压缩到一个富有文学风味的叙事空间中。他借鉴了傅斯年对中国文学史的梳理方法,并在写作中尝试使用一些基层的、民间的、口语化的语言,使作品爱憎分明,更具感染力。 · 长期主义的"熬"与"投入":岳南强调在浮躁的年代,要"熬得住"。《南渡北归》耗费了他八年的时间进行采访、资料搜集和创作,期间他几乎与外界断绝关系,全心投入。这种不追求短期速成,而是愿意为一部作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长期主义",是产出厚重之作的必要条件。 · 跨界思维与结构创新:岳南的写作并非平铺直叙。在《日暮皇陵》中,他并未直接描述清东陵被盗掘的过程,而是"从或近或远的历史背景入手,穿梭于各个时代,牵引出相关的历史人物,再转入正题"。这种驾驭复杂素材,巧妙布局,营造悬念和浪花的能力,使得他的作品兼具历史的厚重和阅读的趣味。 💎 总结一下 岳南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长期主义,是在选定的方向上持续深耕,将扎实的史料功夫、严谨的考据精神与文学化的叙事表达相结合,并愿意为有价值的作品投入漫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