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450 亿颗芯片!荷兰突然宣布光刻机决定,欧媒:一切都结束了 荷兰突然把光刻机

450 亿颗芯片!荷兰突然宣布光刻机决定,欧媒:一切都结束了 荷兰突然把光刻机的出口卡得更死了,之前还能松点口卖 7nm 级别的 DUV 设备,现在直接把门槛提到 14nm,ASML 那些卖得最好的中阶机型全被划进了管制清单,连配套的测量设备、软件都没放过。 官方说是 “防范风险”,明眼人都知道是跟着别人的节奏走,背后无非是老美在施压,想靠技术封锁把路堵死。 这边荷兰刚把闸门关紧,那边全球芯片市场就炸了 —— 中国集成电路进口同比直接少了 450 亿颗。这一下可不是小打小闹,等于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里突然抽了腿,让不少靠出口芯片吃饭的厂商慌了神。 但这可不是没需求,实在是自己的生产线顶上来了,28nm 的国产光刻机良率都冲到 90% 了,成本还比 ASML 的便宜不少,今年都计划交付 10 台以上,自然不用再大把花钱买进口的。 先进芯片的自给率也从之前的一成提到了两成,能自己造了,何必再看别人脸色。 ASML 当天市值就蒸发了 200 多亿欧元,心里能不急吗?中国市场之前一年给他们贡献近三成营收,卖出去的 DUV 设备九成都是往这边送的,现在中阶机型不让卖,等于断了大半个财路。 他们也试着搞 “合规版” 机型想绕开限制,还把苏州的备件库存堆到 5 亿美元,想靠缩短维修周期留住客户,但根本问题没解决,营收跌 12% 的预警早就放出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想靠管制卡脖子,反倒被捏住了七寸。中国直接出了稀土管制新规,只要产品里含 0.1% 以上国产稀土,出口就得拿许可。 ASML 那光刻机单台里的稀土磁体就超过 10 公斤,全球九成的稀土精炼都在这儿,短期根本找不到替代,等于被攥住了供应链的命门。ASML 嘴上说有库存能扛一阵,实际上早开始私下找渠道协商,生怕断了原料供应。 这局面早有苗头,之前荷兰就一步步收紧管制,2023 年先卡高端机型,2024 年撤销已批的出口许可,今年干脆连中阶机型都禁了,甚至想限制已售设备的维修。 可越压反而越把自主研发的节奏逼快了,国家大基金三期砸了三千亿在材料和设备上,中微半导体的蚀刻机产能翻了番,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也从 90nm 往更先进的制程冲,现在算是彻底看到效果了。 难怪欧媒直喊 “一切都结束了”,这话没说错。之前西方想靠光刻机把中国摁在产业链下游,这下彻底落了空。 所谓的技术封锁不仅没拦住,反倒把中国的自研节奏逼得更快了,从设备到材料,全产业链都在补短板,现在连 ASML 都得靠着苏州的备件库存才能维持在华设备的维修,不然客户早跑光了。 以前全球半导体市场都围着西方的技术转,现在中国突然 “抽腿” 减少进口,等于给整个供应链提了个醒:单一依赖的时代过去了。 欧洲汽车厂商之前就因为芯片断供慌过,大众、宝马的生产线都差点停摆,现在更明白中国供应链的分量。 荷兰这波操作看似强硬,实则把自己架在了火上,ASML 的营收下滑、欧洲车企的焦虑,都是在为这种政治化的技术干预买单。 说到底,这 450 亿颗芯片的进口缺口,不是市场的真空,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站起来的证明。 荷兰想靠一纸禁令锁住技术,反倒加速了自己失去市场的速度,欧媒说 “一切都结束了”,结束的是西方在芯片领域说一不二的垄断时代,是靠技术壁垒就能随便卡脖子的日子。 接下来的市场,得看谁能拿出实在的产品,谁能稳住供应链,而不是靠政治手段搞围堵。毕竟产业的逻辑很简单,能自己造了,谁还愿意看人脸色花钱买? 参考资料:知网《产业链核心技术堵点识别与分析研究——以芯片产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