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长期在中国居住工作的美国教授说:以我对中国人的了解,高市早苗扬言台海冲突爆发,日本会出兵的言论中国人听了不但不会害怕,反而会很兴奋。 前不久清华园有场学术沙龙,美国汉学教授戴维斯就把这话当着中日学者的面说出来了。这位已经在中国住满十年、算半个 “中国通” 的教授,话音刚落,原本还在小声讨论的会议室突然就静了几秒。 不是这话多刺耳,是在场的人都清楚,他说透了一个很多人没明说的现实:现在中国人面对日本这种军事威胁,早没了过去的慌劲儿,反而多了股 “你敢来试试” 的底气。 高市早苗在日本政坛本来就爱靠激进言论博关注,这次扯着 “台海有事日本就出兵” 的幌子,说白了就是没安好心。要么是想讨好国内右翼势力捞选票,要么是想跟着美国在亚太刷存在感,显得日本还有 “影响力”。 可她大概没搞明白,现在的中国早不是几十年前那个连像样军舰都没几艘的国家了,她这通咋呼,不光没吓到人,反而成了让中国人更拧成一股绳的 “催化剂”。 戴维斯能说出这话,是真把中国人的心态摸透了。中国人的 “兴奋”,根本不是盼着打仗,而是藏着一股 “终于能把旧账算清楚” 的硬气。从甲午战争到二战时日本在台海周边干的那些糟心事,这些历史账早刻在民族记忆里了。 以前国家弱,只能忍着;现在不一样了,军舰能开到远海,导弹能覆盖关键区域,真要是有人敢来插手台海,刚好能新账旧账一起算 —— 这种情绪,是憋屈了太久的释放,不是好战,是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后的坦然。 为啥高市早苗的话没掀起恐慌?核心就俩字:底气。这些年解放军的发展可不是纸上谈兵,东部战区的联合作战早练得熟门熟路。福建沿海的导弹阵地、东海舰队的驱逐舰、天天巡航的战机,织成的立体防御网可不是摆样子的。 日本在琉球的那些军事基地、鹿儿岛的导弹站,全在火力覆盖范围里,真要是敢越界,第一时间就得被 “盯上”。 更别说现在中国的军工体系,从航母到隐形战机,再到各种精准打击武器,早就不是 “能用” 的水平,而是 “好用、够用” 的程度了。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反应,高市早苗刚放完话,美国国务院就赶紧出来 “灭火”,说支持两岸和平对话。这背后的算盘谁都看得懂:美国才不想为了台湾跟中国硬拼。 真把航母开到台海周边,先不说能不能扛住东风导弹的饱和打击,光是本土可能面临的威慑,就够美国掂量的。 中国的核力量早不是 “象征性存在” 了,虽然数量没美俄多,但精准打击能力足够让美国明白 —— 跟中国玩硬碰硬,得不偿失。 就连日本国内,也没多少人买高市早苗的账。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直接戳穿她:这就是借台海议题渲染危机,为日本扩军找借口。立宪民主党的议员更直接,说她 “没资格谈国家安全,纯粹是拿国家命运赌自己的政治前途”。 冲绳的老百姓更是直接上街抗议,谁也不想自家门口变成战场,更不想再被绑上军国主义的战车。日本《东京新闻》还专门发文吐槽,说她这是 “把整个国家的安全当儿戏”。 中国人的心态转变,说到底是国家实力给的底气。这些年不管是高铁、5G,还是芯片、航天,发展成果都摆在明面上。 以前买外国芯片要看人脸色,现在国产芯片不断突破;以前海军只能在近海转悠,现在福建舰都能形成战斗力。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让老百姓心里有了底:就算真有外敌来犯,不光军队能顶上去,整个工业体系都能撑起来 —— 这种自信,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戴维斯在沙龙上还补了一句,说他这十年跟中国普通人聊天,发现大家对 “国家统一” 的认同感比他想象中强得多。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不是宣传,是刻在骨子里的共识。 谁要是敢来干涉,就是触碰底线。高市早苗的言论刚好撞在了这个底线上,反而让更多人意识到:统一的进程可能有波折,但绝不能容忍外部势力指手画脚。 那场沙龙上的几秒钟沉默,其实是中日学者都在消化这个现实:日本有些政客还抱着旧时代的霸权思维,觉得靠军事威胁就能让中国让步;但中国人早就跳出了这种对抗逻辑。 我们不想打仗,但也绝不怕打仗。高市早苗的话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她的狂妄,也照出了中国的成熟与底气。 戴维斯最后说,他在中国住了十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国家的韧性:越被打压,越能爆发力量;越被威胁,越能团结一心。 高市早苗大概永远不会明白,她想用来威慑中国的言论,最终只会成为中国推进统一进程的动力。 中国人的 “兴奋”,从来不是好战,是一个民族在经历百年沧桑后,终于能挺直腰杆守护家园的自豪 —— 你敢来,我就敢接,而且一定能赢。 参考资料:极目新闻《一言为定!这是中国网友对战后日本领导人涉台言论“危险新高”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