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荷兰新上任的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安世半导体是目前荷兰唯一被允许

荷兰新上任的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安世半导体是目前荷兰唯一被允许与东方大国企业继续开展合作的荷兰公司。 9月底,荷兰政府援引《货物可用法》,临时接管了安世半导体的决策权。这公司本是荷兰的,但2018年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生产二极管和晶体管,70%产能在中国。政府担心治理乱套,技术外流到中国,尤其在美国压力下。结果,中国商务部10月初就禁了安世中国工厂的芯片出口,导致欧洲汽车厂缺货,生产受阻。卡雷曼斯得赶紧灭火,10月21日和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打电话,交换看法,寻求出路。双方都想稳住供应链,避免更大损失。   安世半导体本来是荷兰自己养起来的企业,在半导体行当里,特别是做二极管、晶体管这块,底子挺厚实。2018年的时候,中国闻泰科技把这家荷兰企业给收了,这笔买卖本来就是按市场经济的规矩来的正常合作,当时两边都盼着以后能一起把生意做大。   收购完之后,安世半导体的生产线慢慢往中国挪,到现在七成的产能都放在中国境内了。这些产能造出来的零件,汽车、消费电子这些行当都能用得上,尤其是汽车行业,离了它还真不行。   事儿变味是在2024年9月底,荷兰政府突然翻出压箱底七十多年的《货物可用法》,下了通知临时把安世半导体的决策权给夺了,甚至把这家企业在全球的资产、知识产权还有业务全冻了,一冻就冻一年。   荷兰政府说怕企业管理乱套,核心技术跑到中国来。但但凡有点眼力见的都能看明白,这步棋背后全是美国在旁边硬逼。那时候美国刚出了个所谓的“穿透规则”新规,意思是被拉进实体清单的企业,它的子公司或者控股超一半的公司也得受管制。   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早就被美国放进“实体清单”了,美国顺带着就把安世也划成了制裁目标,荷兰跟美国接着就商量政策,荷兰夺决策权这事儿,就是俩人商量完的结果。   安世半导体压根不买荷兰政府这账,立马就找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的商事法庭,申请紧急调查。可法院没帮它,反而把闻泰科技持有的股份交给第三方看管了。   这一连串操作,把西方国家整天挂嘴边的“规则至上”给撕得稀碎,专家都说这跟直接抢差不多,在现在的全球投资圈里,这种事儿真没怎么见过。   荷兰这种把国家安全的幌子扯得太大、损害中国企业正经利益的做法,中方反应很快。   中国商务部在2024年10月初就出了招,直接不让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出口芯片了。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说得很明白,荷兰用行政手段直接插手工业内部的事儿,明摆着就是损害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中方对这事儿很不满意。   安世半导体在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里是响当当的角色,占着9.4%的市场份额,欧洲市场上四成的汽车芯片都得从它这儿拿,宝马、大众这些欧洲汽车大厂全是它的大客户。   中国工厂一不出口,欧洲不少汽车厂立马就缺芯片了,有些生产线只能放慢速度,有的干脆停了,不少工人只能先休假,企业赚钱也受了影响,整个欧洲汽车行业的生产节奏全乱了。   眼看着事儿越闹越大,刚上任没几天的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坐不住了。他心里门儿清,要是再不管,供应链断得久了,不光中荷之间的生意得砸了,荷兰作为欧盟成员国的脸面也挂不住,更得让欧洲汽车行业亏得底朝天。   于是卡雷曼斯赶紧找路子沟通,在2024年10月21日主动给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打了电话,俩人在电话里把眼下的情况聊得挺透,想法也挺一致,就是得找到解决办法,把全球供应链稳住,别再亏下去了。   后来采访的时候,卡雷曼斯特意提了一嘴,说安世半导体是荷兰唯一能跟中方企业继续合作的公司,这话其实就是递了个软话。   荷兰政府这时候也琢磨过味儿了,自己之前干的那些硬茬事儿,其实是在坑自己。   荷兰本来就是靠自由贸易起家的,以前借着地理位置的优势,当欧盟和其他国家的中间人,赚了不少钱。   可这次在美国的压力下,对中资企业动硬的,全球投资者都开始重新打量荷兰的营商环境,还有它整天说的契约精神,荷兰的国际商业名声算是受了不小的伤。   更让荷兰头疼的是欧盟内部的压力。欧洲汽车企业对荷兰和美国的做法大多犯了愁,觉得这么干只会让欧洲半导体供应更没谱,把欧洲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搞得更差。   这种担心很快就传到了德国这些欧盟主要国家的政府里,不少欧盟官员也开始琢磨,美国设的“安全圈套”到底坑了多少人,纷纷说欧盟得自己拿主意,别跟着美国对付中国,成了人家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