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中国石油专家王德民因为长得太过英俊,被无数女孩追求,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条件,立马吓跑了大部分女孩,但一个叫王日英的姑娘却表示:她能接受! 1937年,河北唐山一个跨国家庭迎来了男婴,父亲是留美归来的儒雅医生王世贵,母亲是温婉的瑞士姑娘多萝西。 这个继承了父母相貌优点的孩子,剑眉星目、鼻梁高挺,脸部轮廓如雕塑般俊朗。 可谁也没想到,这张日后让网友惊呼“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脸庞,在童年时期却给王德民带来了无尽烦恼。 父母的跨国婚姻在那个年代难以被理解,再加上他深眼窝、高鼻梁的异域长相,同学私下里总叫他“二毛子”,孤立排挤成了家常便饭。 父母从没教他用拳头反击,只告诉他要靠实力赢得尊严,这份教诲让他把委屈藏在心里,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 小时候母亲一直用英语教他,上小学时他几乎不懂中文,就硬生生背下每个汉字的形状,凭着记忆里的字形答题,硬是撑完了小学学业。 进入北京汇文中学,中文差让他被分进低分班,羞耻感逼着他攻克汉语难关,后来门门功课名列前茅,还立下了当物理学家的志向。 可命运弄人,父亲因留美经历和涉外婚姻被隔离审查,1955年高考成绩优异的他,最终被调剂到第五志愿北京石油学院。 这个被动的选择,悄悄改写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中国的石油命运。 进入大学,曾经让他受排挤的混血长相,成了备受追捧的资本。 王德民学业一路开挂,运动能力也出众,帅气的外形让无数女生主动示好,他却没心思应付儿女情长,干脆提出两条恋爱标准: 如果两人恋爱结婚,他不能抽出时间陪对方逛公园;对方不能妨碍他看书。 这样的要求吓退了所有追求者,他反倒乐得清静,把全部精力投入专业学习。 大学毕业那年,大庆发现特大油田的消息传来,他放弃了同学们梦寐以求的留校机会,背着行囊主动请缨,奔赴那个荒芜艰苦的地方。 可到了大庆,他没被分配到科研单位,反而被派去基层做试井工作,每天要抬着一百多斤的绞车,跑十几口井测试,晚上只能住在漏风漏雨的牛棚里。 身边人都觉得他是个娇生惯养的花架子,熬不了多久就会走,这份轻视反倒激发了他骨子里的韧性。 早在石油学院读书时,他就为国家“贫油论”忧心,看着中国完全依赖进口石油的现状,他认定必须闯出自己的测油方法。 在牛棚里,别人休息时他就着煤油灯钻研,一百多个日夜连轴转,终于推导出“松辽法”。 这个比国际通用测油法精确两倍的计算方式,让大庆油田的采油率从世界平均的30%飙升到70%。 那一年,他刚毕业6个月,才24岁,“中国人民不用再靠‘洋油’过日子”的消息传遍海内外,王德民的名字也跟着轰动中外。 事业起步后,爱情悄悄降临,在采油指挥部负责统计压力资料的王日英,因为工作经常和他接触,眉眼弯弯的浅笑让向来只盯着石油的王德民动了心。 在一次职工舞会上,这个曾被吐槽“没情调”的人,主动邀请王日英跳舞,四目相对间,爱的种子悄然发芽。 一年多后,两人举办了简单的婚礼,没有婚纱喜宴,只有同事们的祝福,王日英却毫不在意。 婚后的日子里,王德民总主动替妻子分担劳累,王日英也全力支持他的科研,看着他整天泡在书房,从不去打扰。 这份相互扶持的默契,让他们的婚姻过得温馨又踏实。 此后几十年,王德民一直深耕石油领域,成了中国油田分层开采和化学驱油技术的奠基人。 不少西方国家抛来高薪橄榄枝,他都一口回绝,只说:“能让我施展才华的地方,只有中国。” 谁也没想到,几十年后,八旬高龄的他会因为一张年轻时的照片再次走红。 网友们惊叹于他的颜值,称他“中国最帅院士”“科学界的吴彦祖”,他却淡然回应“只有不正经的人才会谈论长相”。 2016年,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王德民星”,这份通常只授予牛顿、居里夫人等顶尖科学家的荣誉,成了对他一生贡献的最好肯定。 人们最初关注王德民,多是被那张俊朗的脸庞吸引,但真正能穿越时光的,从来不是皮囊。 颜值曾让他大学时成为焦点,可他从没把长相当回事,始终盯着自己要走的路。 拒绝恋爱干扰是为了专注学业,放弃舒适工作奔赴大庆是为了实现价值,拒绝国外高薪是为了坚守初心,这份不被外界干扰的执着,才是他真正的魅力所在。 个人的选择一旦和国家命运同频,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来自星星的院士”这个称呼,既呼应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也道出了他的不凡。 颜值会随岁月褪色,唯有坚守与担当能成为穿越时光的星辰,在岁月长河中永远闪耀。 【评论区聊聊】你心中真正能被铭记的偶像,是靠一时的流量热度,还是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实力与担当? (信源:85岁最帅院士因旧照火遍全网,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