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观澜驭势,焕新共生——宋书玉理事长在2025中国啤酒T5峰会上的总结讲话

11月13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中国啤酒T5峰会在厦门召开,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会上发表了总结讲话。

针对当前整个酿酒产业的发展形势,宋书玉理事长表示,随着整个宏观经济不达预期,加之消费下行和政策调整,对酒行业带来的冲击很大,尤其是白酒今年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调整幅度。客观而言,行业其实在2022年就应该调整了,只是三年疫情延缓了调整,放大了市场的虚假需求,产业自身积累的矛盾,比如产能上涨与需求下降的矛盾、渠道扩容与C端消费疲软的矛盾等等,没有在一个很好的时机内有效地化解,才造成了今天的情况。而啤酒在更早的时间以前就已经调整了,形成了五大啤酒占了90%市场份额的局面,啤酒今天的表现是调整的结果。

有鉴于此,宋书玉理事长强调,行业发展的核心还是在于自身。虽然相较于其他酒种,啤酒行业当前正稳步向前,但仍有不少风险,行业要加强自律,加大科普传播,构建航母集群式的企业发展体系。同时,面对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啤酒行业要抢抓消费个性化和风味多元化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拓展市场宽度。

宋书玉理事长认为,整个酒业消费市场长期来看是市场的宽度竞争。就宏观而言,整个饮料酒消费并没有下降很多,仍然还是在稳步提升。尤其是中国消费群体相对比较稳定,生活品质日益提升,中国人均酒类消费量在全世界排名是很低的,所以这个市场空间很大,行业对此要有坚定的产业发展信心。

他同时也表示,市场宽度的竞争是此消彼涨的,在饮料酒中任何一个品类只要忽略了自身的战略考量,尤其是在“十四五”收官总结和“十五五”规划开始的节点上,如何在市场宽度竞争中保证并不断扩大自己的优势,这是整个啤酒产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为此,宋书玉理事长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波澜不惊,稳步前行。

宋书玉理事长表示,当前啤酒行业虽然看似波澜不惊,其实仍有不少险滩暗礁,市场宽度的竞争,饮料酒的丰富,消费的多元需求,精酿工坊的崛起,都是啤酒行业绝对不能忽视的风险。

他建议,鉴于五大啤酒集团当前这么大的体量,要想更好地远航,需要构建航母群,而不是一艘孤零零的航母驶在大海上。而构建航母群就是要大、中、小协同发展,要主动做小、做精、做特。啤酒的本源就是风味多元化,一定要给消费者带来多元化需求的满足。如果五大啤酒集团不做,这些多元化的需求和市场就会拱手让出,这对五大啤酒集团的发展而言是有很大潜在危险的。为此,在产业布局、工厂布局上,不一定要建大厂,可以建一些有特色的小工坊,这是构建航母战斗群的必备,同时也要做好行业自律和科普传播。

二是创新经典,从中国到世界。

宋书玉理事长表示,历史经典产业的定位,给整个酿酒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啤酒天然具备场景丰富性优势,既悦人又悦己,只有回答好“历史经典产业”时代命题,啤酒行业才会有更好未来。

关于如何理解啤酒历史经典产业的定位,宋书玉理事长认为,要从国际到国内,从世界到中国,梳理关于中国智慧、中国酿造与啤酒的关系,把历史经典产业这篇文章诠释清楚。啤酒在中国工业化100多年,并不意味着啤酒在中国只有100多年。虽然我们从西方学习了啤酒的工业化,但是中国在啤酒酿造上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因为很多酿造是相通的。这一点行业要有文化自信,同时也要拥抱世界,实现从中国到世界的跨越。

宋书玉理事长表示,如何让经典永流传、如何让经典走向未来,同样是历史经典产业定位的重要课题。中国啤酒行业在技术创新上基本和世界同步。在以创新传承经典方面,啤酒的答卷也是最精彩的,我们要做好梳理和传播,在原料、文化、品质等方面,构建世界啤酒的中国表达,为中国啤酒在未来从中国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三是场景焕新,创意美好。

在宋书玉理事长看来,酒业已经进入“无场景不营销”的时代。他表示,酒业面临的代际消费危机只是表层,深层次还是在文化上,关键是要创造场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选择也空前多样,当这种场景出现剧烈变化的时候,酒如何在其中扮演新的角色、如何让酒的身影出现在这种变化的场景下非常重要。

宋书玉理事长认为,随着需求的变化、场景的变迁,啤酒如何在这当中扮演好角色,需要放下身段。就酒的营销而言,酒找钱的时代已经落幕,未来是酒找人的时代。尤其是在消费多元化的场景下、在消费诱惑很多的背景下,解决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场景创新,啤酒行业要做好场景创新,通过创意让美好生活更美好,让美酒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四是文化焕新,价值升维。

宋书玉理事长表示,价值升维是永恒的,如果没有价值升维就跟不上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为什么要喝酒,其实说白了物质需求、风味需求都不是首要,精神需求、情绪需求才是排第一的,对此行业要多思考。

同时,他也强调,啤酒的个性化文化做的很好,但整个啤酒产业还缺少共性化文化。事实上,共性文化来源于个性文化,共性文化是基础,个性文化则是自己的品牌主张。啤酒产业要积极努力,打造中国啤酒的共性文化,在共性文化的旗帜下,每家企业做好个性化表达,只有这样的文化才是立体的、丰富多彩的,才能便于产业走向未来,给消费者一个不得不喝的理由。同时,还要集合产业合力,做好产业文化的构建、产业科普的构建,做好文化的焕新和传播,实现价值升维。

展望未来,宋书玉理事长表示,价值升维方面既有产业内部科技的升维,又有在原料、酿造、风味层面的创新,同样在场景打造、产业链拓展、产城共融方面也有很多文章可做。这方面,啤酒行业已经为整个产业打造了青岛啤酒节这样产城融合的典范,未来还会有很多创新试点能为产业赋能。只有通过自身的发展、产业链的衍生和拓展为城市经济发展赋能,双向奔赴,我们的产业才会越来越好,啤酒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