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他是被周总理惦记了20年的“叛徒”,1952年,听闻他在香港穷困潦倒后写信给他:

他是被周总理惦记了20年的“叛徒”,1952年,听闻他在香港穷困潦倒后写信给他:回家吧。   清末到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乱世里,军阀混战、外敌入侵,老百姓连安稳觉都睡不安稳。   河南永城人侯镜如,就生在这样的年代。   他的名字不算家喻户晓,可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台儿庄战役、北平和平解放这些改变历史的大事,都藏着他的身影。   1924年春,22岁的侯镜如和陈赓等11个河南老乡,一起考上黄埔军校第一期,分到第三队。   按校规填了国民党入党表后,他发现校内“青年军人联合会”的共产党人总在聊救国救民的事,越听越对胃口,主动加入了这个组织。   第二次东征打陈炯明时,他是副营长,顶头上司营长郭俊是共产党员,一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开动员大会,说“打仗不是为争地盘,是让爹妈保住孩子、农民有饭吃”。   这些话戳中了侯镜如,他找郭俊要求入党。   1925年10月,潮州西湖笔架山下,周恩来和郭俊做介绍人,他对着党旗宣誓,成了共产党员。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清剿共产党,侯镜如因入党时间短没暴露,被安排潜伏。   他跟着东路军北伐到福州,突然接到调令去起义师当党代表,夜里周邦彩才告诉他,这是周恩来和邓演达的安排,要他掌握部队。   1927年初,他又被调去上海,跟着周恩来搞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凌晨指挥时,一颗子弹打穿右胸,他攥着指挥旗喊“别退”,直到周恩来背着他冲去医院。   伤没好透,他又随贺龙参加南昌起义,会昌战役中右臂再中一枪,最后跟着陈赓化装成难民逃到香港。   1931年,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上海地下党遭重创,侯镜如从香港调回上海后,联络点空无一人,暗号消失,联络人要么失踪要么牺牲。   党中央为安全切断所有渠道,他用假名登报寻人也无果,当时特务遍地,他只能逃回河南老家,就此和党失去联系。   走投无路时,国民党第三十军的老友拉他入伙,他想着“先立足再找党”,成了三十师参谋长。   没成想,这一待就赶上抗战爆发。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带部队赶去北平,在卢沟桥打了三天三夜,胳膊被弹片划得全是伤也不后退。   后来任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师长,台儿庄战役中守关键阵地,飞机轰炸下,战士们躲弹坑拼刺刀,他七天七夜没合眼,嗓子喊哑了用手势指挥。   援鲁抗日半年,部队几乎天天作战,最多一天打三仗,啃干窝头、喝河水,硬是灭了两万多敌人。   国民党多次嘉奖,蒋介石也召见他,可他清楚,自己是为赶跑日本人打仗。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要打内战,让侯镜如当北平警备司令,进攻冀东解放区。   他看着手下十七八岁的士兵,都是打了八年仗想回家的孩子,故意拖着不动,说要补充弹药、休整士兵。   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陈继承骂他“通共”,要撤他职,他只说:“不能让弟兄们白死。”   1948年夏天,外甥李介人带来狱友安子文的信,信里说“周恩来、贺龙惦记你,想回来就欢迎”。   侯镜如泪如雨下,十七年了,党从没忘他。   他当即让李介人当专职联络员,冒着危险穿梭两军传递消息;又提拔亲信黄翔当九十二军军长、张伯权当十七兵团参谋长,攥住关键兵权。   辽沈战役时,蒋介石让他带四个军援锦,他以“水土不服要休整”拖延三天,解放军趁机打下锦州。   北平被围时,他偷偷把天津防守图交给聂荣臻,建议“先打天津断退路”,这步棋直接推动北平和平解放。   傅作义虽怀疑他通共,可自身难保,只能装不知道。   1949年,侯镜如策动福州三一八师起义后,按党指示留港联络国民党旧部,当时经费短缺,一家人挤小房子,连菜钱都紧张,他仍没放弃。   1952年,周恩来亲自安排他回北京,见面时说“镜如同志,辛苦了”,让他所有委屈都落了地。   后来他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牵头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奔走两岸劝老校友“都是中国人,要统一”。   晚年他卖掉政府发还的老宅,成立助学基金会,帮老家穷孩子读书。   侯镜如的一辈子,像风浪里的船,不管顺逆都朝着“国家好、百姓安”航行。   信仰从不是口号,是风浪里不偏航的罗盘;爱国不分党派,是危难时先保家的执念。   这样守住本心的爱国者,该被永远记住。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守住信仰最难的是哪一步? (信源:父亲不算真正的“卧底”——人民网)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8
用户10xxx38 3
2025-11-15 20:02
22岁的侯镜如和陈赓等11个河南老乡一起考上黄埔军校第一期,请问作者陈赓大将是河南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