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刚坐上龙椅那会儿,朝堂上炸出个大新闻——有人拿出份“金縢遗诏”,说是汉武帝临终前藏在金柜子里的,特意嘱咐要封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这三人辅政,还许了他们“废立皇帝”的大权。这诏书一出来,有人信有人骂,吵了好一阵子,到现在都没个准话。 最可疑的是这诏书的“出场方式”。汉武帝驾崩时,霍光他们已经开始辅政了,要是真有这么份诏书,当时为啥不拿出来?偏等过了两年,上官桀想跟霍光争权了,这诏书才冒出来。更蹊跷的是,诏书里说“有不如意者,以便宜从事”,意思是辅政大臣看皇帝不对劲,能自己做主换一个。这话听着就吓人——哪有皇帝会给大臣这么大的权? 霍光自己都含糊。有回大臣们讨论这诏书,霍光皱着眉说:“先帝临终前,我就在跟前,没听说有这道诏啊。”可上官桀那边咬得死,说诏书是从汉武帝的寝殿里找出来的,还盖着皇帝的印。那会儿汉武帝刚死没多久,没人敢真去翻先帝的遗物对质,这事儿就成了笔糊涂账。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这诏书更像上官桀他们搞出来的“武器”。当时汉昭帝才八九岁,霍光凭着“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说了算,上官桀心里不服,想拉着盖长公主(汉昭帝的姐姐)和燕王刘旦(汉昭帝的哥哥)扳倒霍光。有了这道“金縢遗诏”,他们就能说霍光“专权”,自己是“奉先帝遗命”来管闲事,名正言顺多了。 后来的事更露馅了。上官桀他们拿着诏书天天在汉昭帝面前说霍光坏话,没想到小皇帝人小鬼大,直接怼回去:“霍将军是忠臣,先帝让他辅政,你们别瞎挑拨。”没多久,上官桀他们想谋反的事败露,被霍光一锅端了,那道“金縢遗诏”也没人再提,像凭空消失了一样。要是诏书是真的,谋反的人被抓了,诏书总该留着当证据吧? 说起来,这事儿跟当年周公的“金縢之书”太像了。周武王死后,周公辅政,管叔、蔡叔造谣说他要篡位,周公就把自己祷告的文书藏在金縢里,证明自己没私心。上官桀他们说不定就是照着这个典故编的,想把自己包装成“周公”,把霍光说成“乱臣”。 可也有人说,说不定真有这道诏,只是霍光后来掌权了,把证据抹了。毕竟汉武帝晚年杀了太子刘据,立小儿子刘弗陵(汉昭帝)当太子,心里肯定怕自己死后出乱子,给辅政大臣留点后手也有可能。只是这后手留得太狠,反而成了别人争权的工具。 不管真的假的,这道“金縢遗诏”说到底就是权力斗争的幌子。上官桀他们需要它来扳倒霍光,霍光需要否定它来保住自己,连汉昭帝都得靠着“不信诏”来稳住局面。到最后,诏书的真伪早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能在这场争斗里笑到最后。 历史上这种“突然冒出来的遗诏”多了去了,大多是后人借着先帝的名头办事。毕竟,死人不会说话,活着的人想让他说啥,他就得说啥——这大概就是“金縢遗诏”里藏着的最实在的道理。汉朝霍光 帝汉武帝 汉武帝刘询 霍光家族 汉昭帝刘贺 汉文帝遗嘱 汉昭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