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美元购买购买30架枭龙4,巴基斯坦是否有点做过了? 巴基斯坦希望成飞帮忙研发枭龙4,并派遣300人在巴设计成立生产线,枭龙4的国产化率为52%,中国供用48%的关键套件,巴基斯坦将以12亿美元采购首批30架。 先说价格。12亿美元买30架枭龙4,平均一架差不多4000万美元。听起来确实比枭龙3贵了不少,但你要是把它和现在世界主流的四代半战机或者隐形战机比,那这价格简直像是打折促销。 印度媒体调侃说这价格白菜,那是因为他们心里明白,枭龙4虽然不算高端到能和隐形战机正面刚,但也绝不是个“低端货”。 它在航电、雷达、武器整合方面,是比枭龙3强一截的,尤其是对地打击和电子对抗能力,是奔着实战去优化的。 巴基斯坦这次不光是买飞机,还要参与建设整条生产线,派了300人来华学习和联合研发,目标是把这款飞机的国产化率做到一半以上。 这可不是简单买飞机,这是买技术、买能力、买未来。很多国家想要国产战机但做不到,主要卡在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上。 枭龙4虽然还有将近一半的关键套件由中国提供,但这已经比很多“拼装型”军机强多了。巴方是想通过这次合作,把战斗机产业链的命脉逐渐掌握在自己手里。 12亿美元不只是买飞机,更是投在了技术和产业上。而且别忘了,巴基斯坦空军的实际需求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一口气吃下隐形机。 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高科技对等对手,而是需要一款价格合适、维护简单、战斗力在线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枭龙系列就是为这种国家量身打造的。 你让巴基斯坦转头去买第五代战机,不现实。别说F35买不到,就算能买,后期维护、使用门槛、对外依赖都太高。更别提美国已经明确不会对巴基斯坦出售F35。 这不是能不能买到的问题,是根本轮不到你排队。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种深度合作其实是双赢。一方面,成飞可以借助巴方的实战需求来不断优化枭龙的设计。 另一方面还可以把中国的军工产品和标准更加系统地打入国际市场。巴基斯坦是中国武器出口最稳定的客户之一,这种战略信任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不是靠一两笔交易换来的。 枭龙4的研发合作,其实就是中国军工“走出去”的一个新样板。现在有些声音说,巴基斯坦是不是太依赖中国了?这种说法其实忽略了一个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有哪个国家不是在军事上有一定依赖对象的?就连很多北约国家都要靠美国提供部分关键系统。而巴基斯坦能在保证主权和自主决策的前提下。 与中国进行深度合作,反而是一种务实选择。比起过去那种靠美国援助、动不动被断供的状态,现在这种可控可持续的合作方式,反而更踏实。 再往远一点看,巴基斯坦这次和中国在枭龙4上的合作,其实也可以看作对印度苏30升级和“光辉”战斗机计划的一种回应。 印度正在加快战斗机现代化步伐,但同时也面临研发进度慢、成本高、外部依赖强等问题。巴基斯坦如果不提前布局,很容易在未来数十年内被拉开差距。 所以这笔12亿美元的投入,更像是一次战略性的布局,而不是短期的装备采购。更有意思的是,外界对这个价格的反应,其实也反映出一个误区:大家总觉得便宜没好货。 但这放在军工领域并不一定成立,尤其是中国军工的性价比早就被多国验证过。从中东到非洲,从东南亚到拉美,越来越多国家选择中国装备,就是因为它不仅价格合适。 而且可靠性和实战能力也不差。枭龙4这次的价格虽然比枭龙3贵了一些,但一方面是加入了更多新技术,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生产线本地化的成本。这不是“贵”,这是“升级”。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巴基斯坦是不是做过了”,而在于他们是不是在用有限的资源做最优的选择。从目前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枭龙4这一步棋,走得不算惊天动地,但稳、准、狠。它不是炫技,而是实用主义的典范。而这正是很多正在发展的国家,在国防工业建设中最缺的东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