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黄维发现军粮发霉还掺沙子,当场叫人装了一袋寄给军政部长何应钦,何应钦看后勃然大怒:严办黄维! 黄维时任54军军长,54军是土木系的重要武装力量,黄维能在54军担任军事主官,可见他在土木系中有一定地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黄维既不是土木系的四大金刚,也不是土木系的十三太保。从这一点来看,黄维能够得到陈诚的赏识,主要应该是他与陈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国军之中少有的相对廉洁的将领。 黄维虽然被称为“书呆子”,打仗也被一句“外行人”给定义了,但他却有着民国读书人的风骨。因此,当黄维发现军粮不仅发了霉,而且还掺了沙子,让他顿时压不住自己的火气。黄维受不得委屈,看不惯后勤部门贪腐,在军粮上做文章。 于是,一怒之下的黄维当场叫人把军粮装了一袋子,直接寄给了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让他亲眼看看这些军粮。黄维没什么政治头脑,此举完全是出于一腔愤慨,寄军粮给何应钦也是希望这件事能够得到解决。 但问题是,黄维此举实在是太鲁莽了,他身为土木系的得力将领,本应该注意自己的立场和身份,做事情需要三思而后行。毕竟何应钦与陈诚可是死对头,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和。黄维寄军粮是就事论事,但落在何应钦眼里却是土木系在向他挑衅,而面对何应钦的怒火时黄维首当其冲。 何应钦收到黄维的这袋子发霉掺沙子的军粮后,怒火直顶天灵盖。一来是觉得黄维此举剑指他贪腐;二来是认为黄维这么做是受陈诚指使,令他难堪。何应钦拿陈诚没办法,却敢动黄维,于是当场下令要严办黄维。 何应钦要办黄维容易,但具体怎么办却有讲究,必须找一个合理恰当的理由才行。而黄维虽然打仗外行,办事又轴,做人却真没什么大缺点。无论是抽烟喝酒逛窑子,黄维是一样都不沾,这让人很难拿住他的把柄。 为此,何应钦联系了时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的关麟征,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关麟征身为黄维的顶头上司,对黄维的情况自然更加清楚。关麟征得知何应钦的用意之后,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让他从“吃空饷”着手调查。 一听这个话,何应钦顿时拍案叫绝。因为国军当时的情况特殊,军饷发放不足,或者发放不及时是普遍情况。若想按时发放军饷,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吃空饷”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即便是蒋介石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黄维虽然有几分读书人的风骨,敢于做寄军粮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但在军饷不足面前,也免不了俗。所以,关麟征的这个办法,可谓是直戳黄维的软肋,自然令何应钦大喜过望。 说起关麟征与黄维的关系,两人还是黄埔一期的同学,有着更加亲密的同窗之谊。但关麟征对黄维却早就不满了,因为他黄维的54军是土木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仗着背后有陈诚撑腰,黄维有时候对关麟征这位顶头上司的调遣也不是很在意。 所以,关麟征与黄维表面上是同窗好友,实际上暗中角力,关麟征如今发现除掉麾下刺头的机会,自然要抓住。因为这一点,何应钦与关麟征一拍即合,暗中联手发起了对黄维的攻讦。 黄维后知后觉,直到何应钦派来的调查人员闯进54军军部,这才知道自己被调查了。起初,黄维还高声叫嚣,自己一身清廉,无惧调查。但当他得知对方要调查的不是黄维本人,而是54军“吃空饷”的问题,顿时没了言语。 此刻,即便黄维的脑子再木讷,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尽管这些“吃空饷”的钱没进他的腰包,但“吃空饷”的情况确实存在,这让黄维在权利和派系斗争中有了一种无力感。 54军军长黄维“吃空饷”这件事,在何应钦的推动下越闹越大,最后被捅到了蒋介石的面前。蒋介石看到报告以后,也是颇为无语,毕竟他比谁都清楚,说黄维贪污实在可笑。但蒋介石最后还是顺了何应钦的意思,亲批了调令,把黄维从54军军长的职务上调走。 何应钦与蒋介石的关系属于是貌合神离,当年蒋介石被逼下野时,何应钦一言不发。后来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抓,何应钦又主张轰炸西安,被指有害死蒋介石的想法。蒋介石对何应钦不满,却迟迟没有动他,主要是因为何应钦在国民党内的地位超然,军中影响力也大,他顾忌太深,自然不会因为黄维与何应钦撕破脸。 多方斗争之下,黄维成了牺牲品。黄维得知自己被免了军长之职后,愤怒程度可想而知。或许黄维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只是想解决军粮贪腐问题,让官兵吃上正常的粮食,怎么到最后自己却丢了军长之职,贪腐之人却什么事情都没有? 最终,黄维为了表达不满,没有去出任闲职,直接回家赋闲了。黄维这件事办的太被动,陈诚一时间也没什么好办法,唯一想做的是保住54军。于是,黄维离任以后,陈诚推荐土木系的副军长暂代军长一职,却没想到此举遭到何应钦和关麟征的强烈反对,硬是顶着陈诚把心腹张耀明推了上去。 这一下,关麟征彻底激怒了陈诚,陈诚与他大吵了一架,甚至被气得当场吐血。但仅仅1年之后,陈诚就取代了何应钦当上了军政部长,后来还先一步去了台湾主持大局。这样的转变让关麟征只能避居香港,几十年都不敢去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