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间谍混入中央部门 11月12日,国家安全部门对外公布了一起重大间谍案件,犯罪嫌疑人郝某是海外留学生,本以为从海外学成归来是为了报效祖国,共同建设美丽富强的中国。 这可不是普通的间谍案,而是境外势力向中国核心要害部门打入的一颗钉子! 1984 年出生的郝某,本该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当年远赴日本求学,他怀揣的是深造报国的初心,可一场普通的签证申请,却让他成了别人的 “猎物”。 那天,他到美驻日使馆办理赴美学术会议签证,一个自称 “签证官” 的美国人泰德主动凑了上来。 泰德脸上挂着温和的笑,说话专业又客气,几句话就拉近了距离。涉世未深的郝某压根没多想,只当是遇到了热心人。 可他不知道,这张笑脸背后,藏着 CIA 东京站精心设计的圈套 — 泰德早就把他的学历背景、职业规划摸得一清二楚,认定他是 “值得培养” 的目标。 接下来的日子,一场温水煮青蛙的拉拢正式开场。泰德频频约郝某吃饭,送的礼品总能送到他心坎里,嘴上全是对他学术能力的夸赞。 更让郝某心动的是,泰德抛出了 “学术合作” 的橄榄枝,让他帮忙撰写论文,还承诺支付高额 “稿费”。 对于还在求学的郝某来说,这既是认可又是实惠。他渐渐放下了防备,把泰德当成了值得信赖的 “朋友” 和 “贵人”。可他没意识到,那些饭局、礼品和稿费,都是捆住他的绳索,每一次接受,都在向背叛靠近一步。 泰德任期快满时,又 “热心” 地把同事李军介绍给郝某,说以后有学术上的事可以找他。郝某还感激这份 “人脉延续”,却不知这是间谍链条的无缝衔接 — 李军根本不是什么普通职员,而是 CIA 东京站专门负责策反的核心人员。 留学期满的前一刻,李军终于撕下了伪装。他直白地亮明 CIA 身份,向郝某摊牌:回国后必须想办法进入中国核心要害单位,为美方提供情报。 到了这一步,郝某已经没有退路。之前接受的 “好处” 成了无法摆脱的把柄,而李军话语里的威胁也让他胆寒。 最终,郝某点了头,签下了参谍协议,还接受了美方专门的间谍技能培训。从那一刻起,他的报国初心彻底崩塌,沦为了境外势力的 “提线木偶”。 回国后,郝某按照 CIA 的指令步步为营。他凭借过硬的学历和精心包装的履历,顺利入职某国家部委,后来还凭借表现被借调到中央某核心部门,直接负责一项重要涉密工程。 这个位置,让他能接触到国家最核心的敏感信息,正是境外势力梦寐以求的 “情报高地”。 潜伏期间,郝某多次与境外间谍秘密接头。他把中央某部的敏感项目细节、内部人员情况,一次次打包送出,换来的是源源不断的间谍经费。经鉴定,他泄露的情报里,有 5 项机密级国家秘密、2 项秘密级国家秘密,还有 14 项符合法律规定的涉密情报。 这些情报,每一条都关乎国家安危。一旦被境外势力利用,可能让我国在战略布局上陷入被动,在关键领域的竞争中失去先机,造成的损失根本无法估量。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国家安全机关早就盯上了郝某的异常举动,通过缜密侦查,一步步摸清了他的间谍网络和活动轨迹。在掌握确凿证据后,果断出手将他抓获。面对铁证,郝某无从抵赖,最终因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郝某案绝不是孤例。现在境外势力的渗透,早就成了规模化、精准化的操作。他们专门盯着留学人员、驻外人员和涉密单位职工,在签证办理、学术交流、职业招聘这些关键节点下手。用请客吃饭、邀请旅游、提供兼职这些看似平常的方式贴靠,等时机成熟就果断策反。 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早就明确,当前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渗透窃密活动越来越猖獗,手段更隐蔽,目标更精准,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他们要的不是一时的情报,而是在我国核心要害部门安插长期潜伏的 “眼线”,随时准备破坏国家利益。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每一个人都是防线。看清境外势力的温柔陷阱,守住国家利益的底线,才能让那些妄图钻空子的间谍无处遁形。 参考:国安部破获重大间谍案件:留学生郝某被境外间谍策反,打入我中央某部门,长期潜伏泄露多项国家秘密 2025-11-12 14:07·大河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