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被摁下去后,汉景帝就琢磨着怎么把那些王爷的权力拆零散。晁错当年没说完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总算有了实操的机会——简单说就是把大王国拆成小侯国,让他们再也抱团不起来。可这招到底有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看看后来的光景,更像砍了树的根,没把土里头的须根除干净。 最明显的是齐国。原来的齐王刘将闾在叛乱里摇摆不定,事后自杀了。景帝干脆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给了齐王的六个儿子。原本能跟朝廷叫板的大国,一下子变成六个互相不搭界的小块头,谁也没能力单独闹事。这招确实狠,就像把一块大馒头掰成碎渣,想噎人都难。 但吴王刘濞的地盘没这么处理。吴国被废后,地盘收归朝廷直管,看着是彻底解决了,可其他王爷心里犯嘀咕:“今天能废吴国,明天是不是就能废了我?”后来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还在偷偷造兵器,盼着能像当年的吴王一样搏一把,可见这“众建”的法子,没能彻底打消王爷们的念想。 更有意思的是,景帝自己又封了一堆刘家子弟。他把儿子刘发封到长沙,地盘小得可怜,连收的租子都不够排场;可另一个儿子刘武,因为是窦太后疼爱的小儿子,封在梁国,地盘比当年拆分后的齐国还大,手里照样有兵。这就好比刚把别人的刀收了,转头又给自家人递了把剑,哪能算彻底? 到了汉武帝手里,才真正把这事儿做绝。推恩令一出来,不管王爷愿不愿意,封地都得分给所有儿子,一代一代分下去,再大的家业也成了芝麻粒。有个叫中山靖王刘胜的,光儿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到最后,他的后代里混得最惨的,只能去编草鞋——这人就是刘备的祖宗。 回头看景帝那步棋,更像给沸腾的锅掺了瓢凉水,暂时不扑腾了,可锅底的火还没灭。他没敢把事做绝,一来怕老太太(窦太后)骂他不顾亲情,二来刚打完七国之乱,朝廷也得喘口气。所以那些拆分后的小王国,虽然没能力造反,照样能在自己的地盘上收税、管百姓,朝廷的政令到了地方,还得看王爷们的脸色。 直到汉武帝把盐铁经营权收归朝廷,又派刺史盯着各地诸侯,这才算把王爷们的手脚彻底捆住。这时候再回头看,景帝的“众建诸侯”更像个过渡——没他这一步,汉武帝未必能顺顺当当推新政;可光靠他这一步,也治不了诸侯尾大不掉的根儿。 说到底,解决老问题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来才行。景帝剥掉了最外面的硬皮,露出里头的嫩肉,汉武帝接着把嫩肉剁成了馅儿。要是指望一步到位,要么辣得睁不开眼,要么就得把手切破。历史这东西,急不得,也省不得步骤。周天子分封制 汉帝刘启 西汉七王之乱 汉朝刘启 春秋七国混战 西汉走向衰落 七国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