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适配多场景安保任务!广州水警新型水际战术背心投入实战应用

十五运会赛事期间,珠江水域的安全保障不能松懈。记者11月14日从警方获悉,广州公安自主研发的水际战术背心已正式投入实战应用。该装备集战术功能与救生保障于一体,既破解了传统装备的使用痛点,更以科技赋能为赛事水域安全保驾护航。

◼︎战术和救生功能实现创新性融合

据介绍,传统水上执法装备中,战术背心与救生系统往往难以兼顾:前者落水后易吸水增重,给落水民警增添身体负担,甚至影响救援效率;后者则多为常规浮力装备,不仅会阻碍战术动作展开,还会延缓携行装备的快速取用,在紧急执法场景中存在明显短板。

针对这两大核心痛点,广州水警联合市公安局装财处技术团队开展专项攻关,通过多次落水实测验证性能,最终研发出由“战术背心模块”与“救生系统模块”构成的水际战术救生系统。该系统实现了Ⅱ类救生设备功能与战术背心的创新性融合,填补了传统装备在实战中的技术空白。

从具体设计来看,系统的技术突破体现在两大方面:全可拆可调节战术背心框架结构可灵活适配不同防护等级、不同厚度的插板,解决了传统背心兼容性差的问题;所有材料均选用不吸水或疏水材质,搭配框架式快速排水设计,落水后不会因吸水储水变重,既减轻了落水民警的身体负担,又能在民警抵达陆地后快速排水,保障后续执法工作正常开展。

另一方面,浮领式救生设备采用经实践验证存活率最高的“颈部浮力式”设计,能稳定将落水民警的口鼻承托出水面,从根本上杜绝翻覆风险。更关键的是,团队通过针对性优化,确保浮力集中作用于颈部,有效避免因穿戴不当导致的浮力分布错位问题;设备整体设计不影响民警战术动作展开,也不会干扰携行装备的快速取用,真正实现了“安全保障”与“执法效率”的双重兼顾。

◼︎聚焦实战灵活适配多场景安保任务

水上执法实战经验表明,民警落水后的“黄金救援时间”仅为1-2分钟,救援人员往往难以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此时民警身上的浮力装置便成为最可靠、最及时的救生保障。这款水际战术背心,正是基于这一实战痛点,将“自我救生能力”作为核心设计目标,大幅提升了民警在水上作业中的安全系数。

针对十五运赛事期间多样化的安保场景,该系统还具备极强的灵活适配性:在水上巡逻、水域管控等水上执法场景中,民警可快速安装浮领救生组件,瞬间切换为“救生模式”;在陆地执勤任务中,只需拆卸救生组件,背心即可作为常规战术背心使用,无需额外更换装备,减少了任务切换时的准备时间;此外,根据不同任务的风险评估结果,民警还能灵活选配不同等级的防护装备,让装备保障更精准、更贴合实战需求。

如今,广州水警已身着这款新型水际战术背心,在珠江水面开展常态化巡逻。藏蓝的身影与波光粼粼的江面交相辉映,成为十五运会赛事期间一道独特的“警”色。该背心在十五运会安保期间投入实战应用,只是广州公安以科技赋能警务工作的一个缩影。从水上治安防控体系的优化升级,到警务科技的深度融合应用,广州公安正以全方位的准备、科技化的手段,为赛事安全、城市安全注入强劲动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通讯员:公新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通讯员:公新文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张丹羊通讯员:公新文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