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申科突然发难,要罢免乌克兰政府,泽连斯基凉凉了? 惊天消息突然砸向乌克兰政坛,前总统波罗申科带着他的欧洲团结党直接发难,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要罢免泽连斯基政府,这一下整个基辅都炸了锅——打了这么久仗的泽连斯基,难道真要凉凉了? 11月12日这天,波罗申科那边没有半点铺垫,直接抛出了重磅炸弹:欧洲团结党正式启动罢免现政府的程序,理由说得斩钉截铁,就是泽连斯基的亲信卷进了天大的腐败案里,把国家的钱往自己腰包里塞。 而这事儿的核心人物,不是别人,正是明迪奇——泽连斯基当年的老伙计,俩人不光是私交甚好的朋友,早年还一起搞过商业合作,算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交情。 更让人没法接受的是,明迪奇手握着乌克兰原子能公司的控制权,这可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能源企业之一,现在被指控挪用了巨额资金,具体数字虽然没完全公开,但光是“国有核电企业”这几个字,就足够让人脑补出这笔钱有多惊人。 这事儿一出来,之前还在各种场合强调“团结抗俄”的泽连斯基,当场脸色就不好看了。要知道,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泽连斯基一直靠着“战时总统”的身份凝聚人心,哪怕战场打得再艰难,也总能用“坚守阵地”的姿态稳住局面。 可这次不一样,腐败这两个字,在战时简直就是致命伤——前线士兵在流血拼命,后方却有人偷偷挪走军费和国有资产,这换谁都没法接受。 之前还有民调显示,泽连斯基的支持率早就不是2022年那时候90%的巅峰了,到2024年底已经掉到了52%,不信任他的人都快占到四成了,现在出了这档子事,民心肯定还要再跌一大截。 更关键的是,挑事的人是波罗申科,这可不是个普通的反对派。俩人的恩怨能追溯到2019年,当时泽连斯基就是靠着“反寡头、反腐败”的口号,把时任总统波罗申科拉下马的。 那时候泽连斯基骂波罗申科任内腐败横行,连西方研究员都公开说波罗申科五年任期里,根本没动过乌克兰的腐败体系,既没办过几个知名贪官,也没敢跟寡头真刀真枪对着干。可谁能想到,五年后风水轮流转,波罗申科反过来拿着“腐败”的刀子捅向泽连斯基,这波反击可以说是又狠又准。 其实这俩人的矛盾早就摆到台面上了,今年2月泽连斯基就以“叛国罪”要抓波罗申科,说他跟俄罗斯勾结危害国家利益,当时把波罗申科的住所都围了。 波罗申科当时就喊冤,说这是政治迫害,还反过来咬了一口,说泽连斯基在战争期间搞贪腐。 现在看来,那时候波罗申科可能就已经攥着明迪奇的把柄了,就等着找个最合适的时机扔出来。 而选在11月发难,时机确实刁钻——现在泽连斯基的任期早就过了2024年5月的截止日期,全靠着战时状态推迟选举,西方那边早就有意见了,美国和欧盟一直催着要恢复选举,这时候爆出腐败案,正好戳中了泽连斯基的软肋。 不过话说回来,波罗申科这波发难虽然声势浩大,但能不能真把泽连斯基拉下来,还真不好说。 首先明迪奇的案子还没实锤,现在只是欧洲团结党单方面抛出的指控,泽连斯基政府还没正式回应,到底挪用了多少、怎么挪用的,都得等调查结果。 而且波罗申科自己的屁股也不干净,他当年任内不仅腐败问题被诟病,顿巴斯战争也没处理好,现在突然以“反腐斗士”的姿态出现,不少人都觉得他是借题发挥,想趁机夺回权力。毕竟在乌克兰政坛,反对派拿腐败说事搞政治斗争,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更重要的是,罢免政府可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根据乌克兰宪法,要罢免政府得走一套复杂的程序,先得有一半以上议员同意启动调查,然后成立专门委员会查,最后还得三分之二议员同意才行,之前罢免亚努科维奇的时候就因为程序不合法闹出不少争议。 现在泽连斯基虽然支持率下滑,但他的政党在议会里还有不少席位,肯定会全力阻挠。而且现在是战时,军队和不少民众还是觉得“抗俄优先”,搞政治内斗会不会引发更大的动荡,很多议员也得掂量掂量。 还有西方那边的态度也很关键。泽连斯基能撑到现在,靠的就是美国和欧盟的援助,可现在美国对乌克兰的政策越来越摇摆,尤其是特朗普要是上台,很可能会削减援助。 这时候爆出腐败案,西方那些给援助的国家肯定会不舒服——谁愿意把钱给一个后院起火、官员还中饱私囊的政府?但反过来,西方也怕乌克兰政局动荡让俄罗斯钻空子,说不定还会出面调停,不让局势彻底失控。 现在泽连斯基的处境确实够难的,前线要跟俄军对峙,后方被波罗申科捅了这么一刀,民心和西方信任度都在下降。但要说他马上就凉凉,也太绝对了。 毕竟他手里还有战时总统的权力,而且波罗申科的指控要落地还得走不少流程,这段时间里泽连斯基完全可以反击,比如拿出证据证明明迪奇清白,或者反过来揭波罗申科的老底。之前俩人互相指控“叛国”“贪腐”都没把对方怎么样,这次能不能分出胜负,还得看谁的证据更硬,谁能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