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华谊兄弟以2.52亿买下张国立影视公司,唯一条件就是张国立需签订为期5年的对赌协议,张国立还要拿出1.5亿入股华谊,并保证3年锁仓不卖,从此,张国立的苦日子就来了。 2018 年华谊对赌协议到期庆功宴上,张国立端着酒杯却笑不出来。 这五年他为完成业绩,推掉 3 部心仪文艺片,拍了 11 部商业剧,累得腰椎出了问题。 没人知道,这位曾凭《康熙微服私访记》火遍全国的老戏骨,曾深夜在片场偷偷抹眼泪。 时间回到 1998 年,张国立拍《康熙微服私访记》时,还只是个专注演戏的演员。 商业奇才邓建国看着他拍戏较真的样子,劝他:“光靠演戏,成不了行业常青树。” 这话让他第一次思考演戏之外的事,开始跟着邓建国学管剧组财务。 第一部戏他就亏了 80 万,只能用自己的片酬填补,还被业内人笑 “不懂生意”。 但这次失败让他开窍,后续几部《康熙》系列,他既当主演又管预算,还加了广告植入。 2001 年拍《铁齿铜牙纪晓岚》时,张国立已经成了片场 “全能选手”。 除了主演纪晓岚,他还兼任导演和制片人,每天只睡 4 小时,盯着拍摄和资金。 妻子邓婕帮他打理后勤,夫妻俩联手把这部剧打造成爆款,收视率稳居第一。 也是这一年,他成立 “国立常升” 工作室,成为内地最早拥有个人工作室的演员之一。 工作室成立后,他投资的第一部剧《五月槐花香》就获奖,事业版图初步成型。 2004 年,张国立和冯小刚各出 500 万成立公司,两人是多年好友,默契十足。 他们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天下无贼》,票房突破 1.2 亿,成了当年的票房黑马。 这次成功让他在资本圈站稳脚跟,之后他又大胆投资新人导演宁浩。 2009 年宁浩的《疯狂的赛车》票房破 1 亿,张国立的投资回报率超过 5 倍。 到 2013 年,他的工作室年营收已达 8000 万,成了圈内知名的 “赚钱能手”。 2013 年,华谊兄弟找到张国立,提出以 2.52 亿收购他公司七成股份。 条件是他签订 5 年对赌协议,还要掏 1.52 亿买华谊股票,3 年锁仓不卖。 当时华谊市值正高,冯小刚也在旁边劝他:“这是扩大版图的好机会。” 张国立犹豫了半个月,想起早年亏 80 万的经历,觉得自己能应对风险。 最终他签了协议,却没料到这会让他之后五年陷入 “赚钱只为业绩” 的困境。 2014 年,对赌第一年,张国立就感受到了压力。 为完成 3000 万业绩,他同时接了 3 部剧和 2 档综艺,每天在片场和演播厅之间奔波。 有次拍古装剧时,他因疲劳过度在片场晕倒,醒来后只休息 2 小时就继续拍摄。 这一年,他推掉了陈凯歌邀请的文艺片《道士下山》,理由是 “没时间磨戏”。 身边人劝他别这么拼,他却说:“签了字就得认,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2016 年,《国家宝藏》节目组找到张国立,邀请他担任 “国宝守护人”。 起初他因档期太满想拒绝,直到看到节目剧本,被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打动。 为了参加这个节目,他推掉了一档商业综艺,损失片酬 200 万。 节目录制时,他提前三个月研究文物资料,每段台词都背得滚瓜烂熟。 节目播出后,他的表现圈粉无数,观众说:“这才是真正的张国立,有文化底蕴。” 2018 年,对赌协议到期,张国立刚好完成业绩目标,却没想象中开心。 他算了算,这五年他拍了 11 部剧、8 档综艺,却没一部能像《康熙》那样让他满意。 更让他难受的是,有观众说 “张国立现在只会拍烂片圈钱”,口碑下滑严重。 到期后,他立刻减持华谊股票,把工作室的重心转回 “拍好作品” 上。 这一年,他推掉了所有商业合作,只接了一部小众文艺片《朝云暮雨》。 2020 年以后,张国立的事业节奏明显慢了下来。 他不再追求数量,每年只接 1-2 部作品,都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剧本。 2021 年,他主演的《功勋》之《屠呦呦的礼物》,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口碑回升。 他还经常参加文化类活动,担任非遗传承大使,推广传统文化。 身边人说,现在的他,终于找回了早年拍《康熙》时的从容和热爱。 如今 65 岁的张国立,把更多时间放在了文化传承和优质作品上。 他很少接商业综艺,反而经常去高校讲课,分享自己的拍戏和创业经历。 他在一次访谈中说:“早年想赚钱证明自己,现在才明白,好作品比什么都重要。” 镜头前的他,虽然头发有些花白,但眼神里的光芒,和拍《康熙》时一样明亮。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华谊2.52亿迎娶张国立公司被质疑 王氏兄弟顺便套现;中国广播网——华谊兄弟2.52亿收购张国立公司70%股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