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禄丰市:园区经济迈上“快车道”

今年以来,禄丰市创新举措,在精准招商、优化服务、沪滇协作等方面同向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力推动园区经济做大做强。

招商引资精准发力

禄丰市着力构建“高位推动+精准施策”的招商体系,市委、市政府“一把手”率先垂范,带头外出招商。今年上半年,带队赴江西、四川、西安、上海、江苏、昆明等地外出招商18次,对接企业40家,有效带动全市开展外出招商106次,各乡镇、市级部门接待客商177批次。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8项,其中,结转项目34项,新入库项目84项,省外到位资金492395万元,同比增长37.5%。

在机制创新方面,全市建立“11334”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机制,成立12个重点产业招商组,不断完善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为确保项目合法合规落地,组建跨领域联审小组,严格开展项目审查工作。今年上半年,组织项目联审16次,收集意见建议32条。投资12.7亿元的禄丰市100MW/400MWh全钒液流储能项目成为顺利开工的典型案例。

“妈妈式”服务让园区企业暖心

在云南德胜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成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在有序操作生产设备,云南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区焕发勃勃生机。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唐田感触最深的不只是项目生产线的顺利运行,更是园区给予企业的“妈妈式”服务。

“我们面临着传统钢铁产业必须转型升级的挑战,园区和我们同心同向,才推动了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项目的快速落地。”唐田介绍,这个项目从启动到一期点火投产仅用17个月,比原计划提前90天。为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禄丰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驻点办公,帮办代办用地、环评、能评等关键审批事项,确保要素保障到位。“这样的营商环境,让我们抢占了市场先机,也增强了未来发展的底气。”唐田说。

总投资180亿元的云南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是楚雄州迄今为止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依托“钒钛+钢铁融合、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路径,打造绿色钒钛全产业链。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产值400亿元、利税56亿元,带动直接就业9500余人,带动人口聚集约3万人。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为禄丰钒钛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禄丰市全面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办事大厅线上申报,项目审批事项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综合窗口统一出件“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审批事项上线率和审批覆盖率均达100%,实现“零”跑动。今年1至7月,全市通过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受理66个项目,办件数143件,办结率达100%。禄丰市还大力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减跑动,建立健全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延时服务等工作机制,为项目落地建设创造更优营商环境。

沪滇协作助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进禄丰数控产业孵化示范园区,云南锦润数控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炮塔式铣床与数控加工中心整齐排列,一台台设备源源不断下线。依托年产2.5万台炮塔式铣床、4000台数控加工和10万吨铸件的优势,锦润数控已吸引绿色装备制造产业链上的52家上下游企业在园区集聚。

车间外,一座现代化厂房正加紧建设,这是通过沪滇“16+16”重点园区合作共建机制引入的上海旭基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五轴摇篮转台项目,预计年底即可投产。

“我们希望持续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与上海企业合作,在龙门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等领域实现协同发展。”锦润数控相关负责人说。

云南锦润数控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首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禄丰数控产业孵化示范园后,又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园”,填补了全省工业装备制造业无创业孵化园的空白。

锦润数控的转型升级,仅仅是沪滇协作进入新阶段的一个缩影。今年1月,以上海16个区与云南16个州市结对的园区合作机制全面启动,沪滇双方在园区规划、招商引资、产业定位等方面形成合力,把云南的绿色能源、土地、人力资源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与上海的研发、管理、市场和资本优势结合起来,推动“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等成为现实。沪滇“16+16”重点园区合作共建,实现了从单向帮扶到双向共赢的华丽转身。(通讯员吴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