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困境重重,败绩连连,乌克兰未来何去何从? 泽连斯基究竟还能撑多久? 俄乌冲突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局势愈发复杂。乌克兰面临兵力短缺、逃兵加剧、经济依赖外部援助等挑战,国际社会支持力度与俄罗斯战略耐心成关键变量。 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称乌准备再战三年,怀疑普京能否坚持同样时长;总理图斯克透露泽连斯基希望战争不持续十年,乌已做好再战两三年准备,这反映出乌领导层对长期战争的心理预期。 然而,乌军在战场面临严峻人力资源危机。据英媒报道,因人员短缺和征兵困难,乌军前线某些地段平均每公里仅四至七名步兵驻守,部分地段实际靠无人机守卫。今年10月乌军逃兵数量达21602人,创历史新高,自2022年以来按逃兵和擅离部队罪名刑事立案近29万起,维持军队战斗力挑战巨大。 尽管困难重重,乌军仍在顽强抵抗。泽连斯基称俄军未在战场取得重大进展,乌守军在多地坚守阵地。过去一天内发生217次战斗接触,乌军声称消灭上千名俄士兵,摧毁若干敌方装备。 这场冲突逐渐成为智能无人战争试验场。人工智能技术大量应用于情报分析和战场识别,无人机优势显著。双方投入无人机装备多达数十种、数以万计,用于多种任务,无人作战系统正转型升级,无人与反无人作战成争夺焦点。 经济上,乌严重依赖国际支持。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乌重建需至少4860亿美元,截至2024年10月,已动员超500亿美元支持乌,其中95%来自捐助国,乌预计将从欧盟获60亿欧元直接预算援助,但这凸显了乌经济脆弱性。 战争对乌社会影响深远,妇女和女童处境恶化。近670万妇女需人道主义援助,性别暴力增加36%,2023年妇女占失业人口72.5%,收入比男性低41.4%,工资差距自2021年翻倍,无酬照护和家务工作增加,妇女每周育儿时间从战前49小时增至2024年56小时。 国际上,关于战争结局分析众多。德国《世界报》提出三种可能情景,认为冲突沿接触线无限期冻结概率最高,达65%,虽对乌是灾难,但使多方受益。 国际社会为乌重建与和平努力。2025年7月第四届乌克兰重建国际会议上,100多个国家和组织代表讨论乌重建与发展,联合国重申对乌主权等的坚定承诺。 军事科学院专家认为,俄乌冲突可能转入谈判博弈与战场作战并重新阶段,谈判取决于军事动态、国际干预和双方国内政治角力。俄要求乌“中立化”并承认现有战线实控权,乌坚持获美西方安全保障并强调领土完整,双方核心诉求难调和。 冲突持续使国际格局变化,美俄关系或有限缓和,欧洲安全格局面临重构,俄乌冲突破坏经济全球化,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 乌克兰能否坚持取决于兵力短缺解决、西方援助稳定性、经济运转、俄战略耐心及国际社会平衡等因素。乌有再抵抗数年潜力,但代价巨大,最终结局或通过谈判实现妥协。乌人民韧性是其抵抗宝贵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