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丑”角看社会:《徐九经升官记》。   “做清官还是做赃官,做一个良心官,做一

从“丑”角看社会:《徐九经升官记》。   “做清官还是做赃官,做一个良心官,做一个昧心官,升官、罢官、大官、小官,清官、赃官、好官、坏官,官官官,我劝世人莫作官。”《徐九经升官记》作为一部反映清朝末年社会问题的京剧作品,通过主人公徐九经的“升官”之路,展现了清朝官场的腐败与权力斗争、社会地位与外貌偏见、道德困境与正义追求、社会阶层与贫富差距,该作品不仅有丰厚的历史底蕴,还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紧凑剧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更重要的是启发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   首先,是在角色塑造上,该作品打破了传统京剧的角色定位,将丑角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贯穿全剧,打破了丑角通常只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的设定。徐九经在处理案件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他需要面对安国侯和并肩王的压力,他们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希望徐九经能偏向自己,让自己取胜,另一方面,他又需面对道德上的压力、升官的诱惑等等,但徐九经并未屈服于此,反而是严谨分析案件,公平公正并且成功地解决了该案件,揭露了真相,使李倩娘和刘钰团聚,展现了勇气与智慧。在刻画小人物时,也十分生动形象,为观众展现了聪明机灵的书童徐茗,誓死不屈有原则的李倩娘,以及两位大官的霸道与无理,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也使得故事的发展十分自然。   其次,是在故事情节的设计和艺术表现上,该作品开篇徐九经借歪脖树自喻,与后文得到升官机会后对歪脖树的赞扬相呼应;前文,卖酒的店家李小二在后文作为李倩娘的堂兄出堂作证等等情节环环相扣,并且前半部分一直叙述徐九经升官的强烈愿望,但在审理好案件后,却脱袍褂冠,潇洒卖酒去,与作品题目形成对比,同时升华了整个故事,更加引人深思,反映了正义和良心对于一个人做出抉择时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权力斗争和个人选择的思考。如此深刻的故事情节与现代反腐倡廉精神相契合。该剧在艺术表现上也十分出色。作为电影版的《徐九经升官记》,凭借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步伐的设计等等都极大提高了该剧目的艺术性,同时,演员们对台词的思考及表现生动传神,各幕戏的情节裁剪详略得当、细节表现轻重适宜、人物形象的表现张弛有度。   最后,该剧的社会影响十分广泛,它突破了传统的京剧表现形式,深受大众喜爱,在简单却又跌宕起伏的的故事情节中,提供许多启示。譬如,在升官后,徐九经并未自命不凡,反而守住初心,不被利益蒙蔽,廉洁自律,这对当代的公务员、医院工作者等公众人物来说,是一种榜样;也告诫人们,要直面挑战,不要被权力吓倒,坚持自我原则,勇敢面对复杂的社会;同时,潜移默化影响观众,并不可以貌取人,才华才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担当大任的原则,一味地只看外表不仅会失去一个能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同时也会让被看低的人也可能会被利益熏心,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但幸好徐九经的正义战胜了欲望,成为失意者的一盏明灯,成为京剧历史长河中的一位位经典人物。   “官管官,官被管,叫我怎做官,我成了夹在石头缝里的一瘪官。”该部分演员对“官”的唱词和理解,唱出了每个时代当官之不易以及某阶段官场的腐败,同时也希望点醒人们不要为了做官而做官,而是要为了百姓的安康,为了天下的太平、国家的昌盛而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