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严查到底!”11月9日,湖北武汉,一女子带着女儿去医院看病,坐在椅子上休息时,

“严查到底!”11月9日,湖北武汉,一女子带着女儿去医院看病,坐在椅子上休息时,女孩突然感觉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女子仔细检查,竟找到一根针,女子担心伤口会感染,去找医生沟通,不料却遭到对方的呵斥!网友:态度真恶劣。   医院的椅子本该是让病人歇口气的地方,可武汉一位带5岁女儿看眼睛的妈妈,却在这张椅子上揪出了让她浑身发毛的东西。   11月9号下午,武汉的李女士(化名)带着5岁的女儿朵朵(化名)去当地一家医院眼科看结膜炎,孩子这几天总揉眼睛,红得厉害,排号的队伍不短,朵朵拽着妈妈的衣角说“腿酸酸”,李女士就把她抱到诊室外面那排蓝色的治疗躺椅上坐着等。   刚坐上去没半分钟,朵朵突然“哇”一声哭出来,小手死死攥着裤腿喊“扎扎!疼!”李女士赶紧把孩子抱下来,把裤腿卷到膝盖,只看到一个针尖大小的红点点,没流血,可孩子眼泪一直往下掉。   她蹲下来顺着孩子坐的位置摸椅子坐垫,发现躺椅边缘的布面有个小缝隙,手指伸进去一勾,一根半厘米长的银色针灸针就挂在了她的指尖,针尖亮得扎眼,明显是朝上戳着的。   李女士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这针是谁落下的?有没有沾过什么?朵朵才5岁,万一有什么看不见的风险可怎么办?她攥着那根针,赶紧跑到诊室门口找穿白大褂的护士,护士看了一眼针,转身喊来当班的医生。   医生走过来扫了眼针,又瞥了下朵朵的腿,语气淡淡的:“这是我们做治疗用的针,都是消过毒的,掉在这也没沾脏东西,感染风险几乎没有,不用这么大惊小怪。”   李女士本来就慌,一听这话更急:“‘几乎没有’不是‘完全没有’啊,孩子这么小,我怎么能放心?”她想让医生开个检查单,结果医生皱着眉回了句“你要是不信就自己去别的医院查,别在这耽误其他人”,语气里的不耐烦明明白白。   李女士气得眼圈发红,当天没再跟医护争执,抱着孩子回了家,一晚上盯着朵朵的腿没睡好,第二天一早,她就带着朵朵去了另一家医院挂感染科,做了血常规、乙肝、艾滋这些传染病筛查,医生告诉她,现在刚被扎到,就算有问题也在“空窗期”查不出来,得等三个月后再复查一次,才能彻底放下心。   11月11号,涉事医院的眼科负责人主动打来了电话,先是为当天医护的态度鞠躬道歉,说已经找涉事医生做了批评教育,还把朵朵的检查费,包括抽血、化验的所有钱都转了过来,连三个月后复查的费用也拍着胸脯说“我们全包”。   负责人还说,科室已经立刻改了规矩:治疗用的针灸针现在要“数着用”,每个病人用几根、回收几根都得登记,绝对不能有遗漏,治疗区域的椅子、台面,每个病人用完后,护士都得蹲下来检查一遍有没有遗留物品,每天下班前还要再整体查一次,再也不让针这种东西留在椅子上。   这件事的视频被李女士发到网上后,很快就有了不少讨论:   有网友说:“当妈的护孩子是本能,那医生不说清楚风险,反而嫌家长麻烦,这态度换谁都得急”;   还有人留言:“医院的针能掉在椅子上,这管理也太糙了,幸好只是扎了个红点,要是扎得深点,后果不敢想”。   这件事其实也让我们心里透亮了几件事:一是医院里没有“小事”,针灸针这种带风险的东西,哪怕只是多留在椅子上一分钟,都是对着患者的隐患,多一道检查的步骤,就能少一分让人后怕的可能。   二是跟患者沟通的时候,专业判断是底气,但先接住对方的担心更重要,先跟家长说“我明白你怕孩子有事”,再讲“为什么风险很低”,比直接扔一句“你不懂”要有用太多。   三是遇到事别憋着也别吵,保留好证据、医院主动担责,才是把麻烦变成“长记性”的办法。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