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德国蠢蠢欲动了 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割地赔款,当初服服帖帖,甚至下跪悔过,可过

德国蠢蠢欲动了 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割地赔款,当初服服帖帖,甚至下跪悔过,可过了80年后,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挫败感和复仇意识开始萌动,现在逮住了俄乌冲突的契机,开始蠢蠢欲动了。 其联合作战总司令宣称:已经准备好80万陆军,只要“一声令下”,即可开赴前线。 可谓剑拔弩张!德国如果行为出格,刺激了俄罗斯的神经,的确会发生误判,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德国联邦国防军陆军已有三个满编师,每个师差不多2万人,这只是现役的“基本盘”,2025年刚宣布组建的国土安全部队已经提上日程,4月份就完成了初步组建,最终目标是上万人规模,而且明确说了要从预备役里抽调兵力充实队伍。 这还不算完,德国国防部私下里搞的“预备役激活计划”早就开始运作,把冷战后裁撤的老兵重新登记造册,加上正在训练的新兵,凑出80万可调动的兵力完全是有心为之。 这种规模放在欧洲已经相当扎眼,要知道法国陆军现役加预备役也就50来万,德国这是摆明了要在地面力量上争当欧洲“一哥”。 光有人还不够,得有真金白银砸进去才行,德国在军费上的投入简直是“下血本”。 2026财年的总预算里,国防开支直接飙到827亿欧元,比上一财年涨了32%,这个增幅在欧洲主要国家里堪称“鹤立鸡群”。 总理默茨更是喊出要把国防支出占GDP比重提到3.5%的目标,要知道北约之前要求成员国达到2%就已经让不少国家叫苦连天,德国这是直接把标准提高了近一倍。 钱都花在哪了?清单列出来能吓一跳,30到50亿欧元的新一代“欧洲战斗机”项目已经立项,100亿欧元的“拳师犬”步兵战车订单也敲定了,按照计划到2025年底要提交60多份军备采购合同,军工企业的生产线都快忙不过来了。 经济部长赖歇还大言不惭地说军工是“经济复苏引擎”,这话听着耳熟,二战前的德国就是靠军工拉动经济,最后把整个欧洲拖进战火,现在重提这一套,不得不让人多想。 军事野心从来都藏在细节里,德国海军前司令舍恩巴赫的“失言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位鹰派代表在印度智库演讲时,一边说“普京该得到尊重”“克里米亚回不去了”,一边又号召联合制华,看似矛盾的言论其实暴露了德国的真实盘算:表面对俄示好是缓兵之计,真正的目的是在大国博弈中为自己争取空间。 这番话捅了娄子后,德国政府秒批他的辞呈,看似是撇清关系,实则是丢车保帅,毕竟舍恩巴赫之前还指挥“巴伐利亚”号护卫舰穿越南海,宣布扩大在亚洲的军力部署,这些动作可不是一个“失言”的将军能独自干出来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德国陆军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原来的三个师战时要归北约指挥调往国外,新组建的国土安全部队专门留驻本土保卫设施,这意味着德国既保留了海外作战能力,又夯实了本土防御,这种“内外兼顾”的布局,分明是做好了双线行动的准备。 俄乌冲突给了德国最好的“借口”,它借着援助乌克兰的名义,堂而皇之地完成了军事力量的实战化检验。 之前德国总被诟病军队“战斗力拉胯”,坦克能开动的不足一半,现在借着援乌把库存武器清空,既给乌克兰送了“人情”,又能名正言顺地采购新装备。 更关键的是,德国军人以“军事顾问”的名义进入乌克兰,虽然人数不多,但相当于直接参与了冲突,这是二战后德国军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实战,积累的经验比演习管用得多。 这种“借鸡生蛋”的操作相当隐蔽,表面上是支持乌克兰,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军队“练级”,等到时机成熟,这支经过实战熏陶、装备更新换代的军队,随时能派上大用场。 现在的德国就像憋了几十年的弹簧,终于找到了释放的出口。 经济上它是欧盟的“发动机”,现在又拼命扩充军事,想的就是把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霸权,重现当年在欧洲的话语权。 要知道德国军工产业底子本来就厚,只是二战后被压制了,现在借着军费暴涨的东风,莱茵金属、克劳斯-玛菲等老牌军工企业都在扩产,按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几年就能成为欧洲军工产能最大的国家。 更危险的是,它这种扩军动作正在刺激周边国家,波兰已经跟着增加军费,欧洲军备竞赛的苗头已经出现。 而俄罗斯显然不会坐视不管,一旦德国军队真的开赴俄乌前线,哪怕只是小规模部队,都可能被俄罗斯视为直接挑衅,到时候核大国之间的误判,可不是闹着玩的。 80年前的战火教训还历历在目,德国要是真被野心冲昏了头,再走一次老路,不仅会把自己拖进深渊,整个欧洲都得跟着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