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35年无偿献血17次

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郑理致通讯员詹格知)在江山市城东幼儿园,高级教师杨英华的履历里藏着3个令人动容的数字:35年教龄,17次累计6200毫升献血量。这位手握省无偿献血荣誉证的“巾帼园丁”,用半生时光在园区耕耘希望,更用热血为无数生命点亮曙光。

1988年,杨英华跟着同事走进献血点,成功献血200毫升,自此开启了长达35年的爱心之旅。从调任到江山市江滨幼儿园,到江山市清湖街道实验幼儿园支教,再回到江山市城东幼儿园,无论岗位如何变动,她献血的脚步始终坚定——2001年,她在支付宝留下首条献血记录;2020年疫情期间,她收获献血感谢状,至今仍是她案头最珍视的勋章……

“最盼这些血能救到人”,这句朴实的心愿,支撑着杨英华从青丝走到白发。临近退休仍主动延迟返岗的杨老师,早已将献血融入生命节律。她的办公桌上既有五彩画笔描绘的童话世界,也有无偿献血宣传册传递的生命温度。当孩子们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胳膊有印痕”,她会温柔地解释:“就像你们分享玩具一样,老师在分享特别的礼物。”

在杨英华看来,献血与育人有着相通的内涵:都是播种希望、静待花开的历程。35年间,6200毫升鲜血可能已挽救数十个家庭,而她带过的上千名幼儿,正将这份责任意识融入成长基因。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蔓延——园里常年献血的教师将“每年一次”视为温暖约定,曾存顾虑的年轻教师也主动加入。如今的校园献血名单上,“老面孔”的坚守与“新身影”的交叠,勾勒出一道动人的风景线。这些巾帼教师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教育者的担当——既在课堂里培育未来,也在社会中播撒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