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出现后,拉高了“航母国家”的门槛!以前不论意大利、泰国、日本,都把自己两三万吨的大平板拿出来当航母,那时候咱们没有航母,只能看着它们在台上演,而美国动辄八万吨九万吨的大家伙咱们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像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法国戴高乐号这种轻型航母,当时也被咱们认为是镇国神器。 那时候的尴尬劲儿,现在想起来还挺真切。手里没拿得出手的家伙,国际上的航母标准就只能跟着别人的调子走,人家说什么是航母,哪怕只是艘放大版的直升机平台,咱们也得在统计册上正儿八经给它留个位置。 日本把两万七千吨的出云级叫 “直升机驱逐舰”,明眼人都看得出甲板预留了改造空间,就等着 F-35B 一上舰就换身 “航母皮”,可那时候咱们没资格戳破,只能看着它玩这种文字游戏。 泰国更有意思,一万多吨的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连固定翼舰载机都凑不齐一个中队,常年在港口里泡着当 “吉祥物”,可咱们当年盘点全球航母的时候,还得把它算进去,这种滋味只有没实力的人才懂。 那时候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七万吨的体量已经让咱们觉得够震撼,法国戴高乐号虽然毛病不少,靠着核动力和蒸汽弹射也被咱们当成标杆。 不是咱们眼光低,是真没见过自家的大航母,美国那些八万吨以上的超级航母,在当时看来简直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光想想那甲板上密密麻麻的舰载机,就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海上霸主。 那时候没人敢想,十几年后咱们能造出比女王级更大、技术更先进的航母,更别说跳过蒸汽弹射直接上电磁弹射这种跨越式发展。 福建舰一亮相,这一切都变了。不是咱们故意抬高门槛,是这船往那一站,就把 “像样航母” 的标准给立住了。 六万吨这个线,以前没人当回事,现在成了实打实的分水岭,这道线一划,以前那些靠着 “矮子里拔将军” 充数的家伙,瞬间就露了怯。 别说是泰国那艘 “吉祥物”,就算是英国女王级,现在再看也显得不够看 —— 动力系统跟不上,舰载机还得靠美国供应,跟福建舰比起来,短板一下子就突出了。 造一艘合格的现代航母,根本不是拼吨位那么简单。福建舰八万吨的身板,光是船体制造就需要顶尖的钢材技术和模块化装配能力,甲板要扛得住舰载机起降的冲击,内部结构得容下复杂的指挥系统和动力装置,这些都不是一般国家能搞定的。 俄罗斯当年想造八万吨航母,图纸画了一堆,最后连船台都没撑起来;印度那艘四万吨的航母,造了十几年才勉强服役,还动不动就出故障。 动力系统更是硬骨头,女王级用的燃气轮机毛病不断,戴高乐号的核动力功率不足,而福建舰的动力系统不仅稳定,还能支撑电磁弹射的巨大能耗。 电磁弹射这东西才是真的 “门槛神器”。以前大家都觉得这是美国的独门绝技,没想到咱们一下子就装了三台在福建舰上。 这技术不是凑几个零件就行,得整合高功率储能、全舰电力分配、精准控制等一系列高端技术,牵一发而动全身。 法国想搞都得向美国买,日韩连研发的胆子都没有,更别说像咱们这样实现系统化应用。没有电磁弹射,重型舰载机、大型预警机就没法满负荷起飞,航母的战斗力直接折半,那些小航母就算勉强装了轻型战机,也成不了气候。 航母的战斗力最终还得看舰载机,福建舰搭配的歼 - 35 隐身舰载机、歼 - 15T 重型舰载机、空警 - 600 预警机,凑成了一套完整的作战体系。这可不是简单把飞机堆上甲板,得有电子战支援、空中预警、制空制海能力的全面配合。 现在除了美国,其他国家的航母要么只有轻型隐身机,要么舰载机还是老掉牙的型号,俄罗斯更是连苏 - 33 都快停产了,就算有航母也只是个 “昂贵的停机坪”。 以前咱们没航母,只能看着别人定义标准,现在咱们自己造得出超级航母,才明白真正的航母该是什么样。 那些曾经被当成标杆的轻型航母,不是它们变弱了,是咱们变强了,标准自然就提了上来。这就像以前大家都骑自行车,谁有辆摩托车就很威风,现在有人开上了汽车,摩托车自然就成了代步工具。 福建舰拉高的不只是航母的吨位门槛,更是国家工业、科技实力的门槛。造一艘八万吨级的电磁弹射航母,需要完整的工业体系、顶尖的科研团队、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几样凑齐的国家,全球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那些想靠两三万吨的大平板充航母国家的,现在再想自称 “航母强国”,就得先看看自己够不够格跨过这道线。 这不是咱们苛刻,是实力决定了标准。以前咱们没资格制定规则,只能跟着别人玩,现在咱们有了自己的超级航母,自然就有了定义 “合格航母” 的底气。 福建舰的意义就在这,它不光是一艘船,更是一把尺子,把真航母和伪航母清清楚楚地分开,也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海军力量,已经实实在在地站在了世界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