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毅力了!云南一27岁女护士,为了让患者少一点疼痛,竟然花一个多月时间,苦练“飞针采血”,在泡沫板上扎了10万针后,一个泡沫板上可能会扎到3000多针,总的下来,我大概数了一下,可能有30多个泡沫板,最终炼成!女生坦言:同事互扎,自己练好才敢在病患身上扎针! 网友刷到这事儿,评论区里全是佩服。有人说:“10万针啊,光想想手都酸,这姑娘对病人是真上心。”也有人想起自己被扎针的经历:“最怕抽血时护士反复找血管,要是都有这手艺,看病都少点阴影。”还有人感慨:“现在肯下这苦功夫的年轻人不多了,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我瞅着那密密麻麻扎满针眼的泡沫板,心里直打颤。一个多月,每天对着泡沫板重复同一个动作,得有多枯燥?扎到手指发麻、胳膊酸痛是肯定的,可她愣是扛下来了。更难得的是那句“自己练好才敢在病患身上扎针”——这哪是练技术,是把患者的感受揣在心里,不敢有半点马虎。 咱们去医院都知道,抽血那一下,疼不疼、顺不顺利,全看护士的手艺。对小孩子、老人或者血管细的人来说,要是遇上生手,多扎几针不仅疼,心里还发怵。这护士琢磨的,就是怎么让患者少受点罪。她和同事互扎练习,估计也是想亲身体验那种痛感,好调整手法,这种换位思考的细腻,比技术本身更让人动容。 往深了说,这事儿哪只是“飞针采血”那么简单?它藏着一种职业敬畏——知道自己的手艺关系到别人的感受,就不敢偷懒、不敢敷衍。现在有些行业总说“差不多就行”,可在医疗这行,“差不多”可能就是患者多一分的痛苦。这护士用10万针告诉我们:真正的专业,是把“让对方舒服点”当成自己的责任,哪怕要为此下笨功夫、熬苦日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