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任倩倩通讯员安彦婷
年仅9岁,两度复发,肿瘤与生命禁区脑干紧密粘连……历经两年波折,这个年幼的生命终于在河南三博脑科医院迎来曙光。京豫专家联手,以精湛医术成功清除病灶,为小男孩重新点亮了希望之光。
河南三博脑科医院病房,刚经历第二次脑瘤手术的小宇(化名)已能和家人谈笑,当被问起生病感受时,他眨了眨眼睛,语气稚嫩却格外认真:“这病,真不是闹着玩的。”这句远超年龄的感慨道出了一场持续两年、两度闯关的生死考验。
首度闯关:从误诊昏迷到绝境求生
2023年9月,年仅7岁的小宇开始出现持续呕吐,被当地医院被当作肠胃问题治疗近一个月,病情却持续加重。直到影像学检查揭开了真相——第四脑室巨大占位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此时孩子已陷入浅昏迷状态,生命垂危。
危急时刻,家属慕名找到了定期在河南三博开展手术的北京专家吴斌教授。吴教授紧急为小宇进行了开颅肿瘤切除术,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术后病理诊断为室管膜瘤(WHO3级)。术后通过康复调养,小宇的身体状况逐渐恢复好转。
阴云再临:肿瘤复发的艰难抉择
然而,半年前命运的考验再次降临,家人发现小宇日渐消瘦,复查头颅MRI显示:肿瘤在第四脑室复发。
“肿瘤边缘有扩散迹象。”医生的话让全家人的心再次揪紧。尽管孩子当时并无明显症状,但经历过第一次风雨的家人们深知,这个“定时炸弹”必须拆除。他们尝试了两次伽马刀治疗,但效果有限,且过程痛苦。面对复发,手术是根本性的治疗手段。
“我们只相信吴教授!”带着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家属再次前往河南三博。吴斌院长与刘宁主任团队紧密协作,共同为小宇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

绝地反击:京豫专家联手,决胜“手术禁区”
第二次手术的难度与风险远超首次。影像显示复发肿瘤位于第四脑室外侧孔及延髓外侧,紧邻脑干侧后方——这个控制呼吸、心跳、吞咽的“生命禁区”,毫米级的偏差都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手术沿用原切口,专家团队精巧扩大骨窗,再次进入危机四伏的后颅窝。术中见肿瘤质地坚韧、血供丰富,与脑干侧后方粘连紧密。在神经导航和电生理监测的实时“护航”下,吴斌教授与刘宁主任团队凭借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如同在悬崖边雕刻,小心翼翼地将肿瘤从重要的神经与血管上分离,最终分块全切,并完好保护周边重要结构。

涅槃重生:良好恢复见证技术与信念的奇迹
与第一次术后持续的发热和感染不同,这一次,小宇的恢复出乎意料地顺利。术后八九天,他精神状态良好,原有的共济失调症状得到缓解,无发热,已经能够自主饮食、清晰交流,下地行走。
“孩子特别懂事、坚强,他是我们全家坚持下来的力量。”看着日渐康复的儿子,小宇妈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孩子现在能吃能喝能走,和发病前差不多了!真心感谢吴斌教授、刘宁主任和全体医护团队,是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即将出院的小宇,最期盼的是“赶紧回学校和朋友们一起玩”。看着他明亮的眼睛和重绽的笑颜,我们相信,这段穿越荆棘的旅程,终将迎来充满阳光的明天。
据专家介绍,室管膜瘤是起源于脑室与脊髓中央管室管膜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属于胶质瘤的一种,约占胶质瘤的18.2%。这类膜瘤通常发生在脑室系统腔室内或附近,最常见于小脑附近的第四脑室或脊髓内。虽在成人中少见,却是儿童群体,尤其是低龄儿童中需要警惕的颅内肿瘤。当儿童出现不明原因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共济失调等症状时,应警惕室管膜瘤可能,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