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正式宣布! 一夜之间,菲律宾又上了全球头条,不是因为外交风波,也不是因为经济奇迹,而是因为一场接一场的“麻烦”。 当地时间2025年2月3日,菲律宾农业部长劳雷尔通过官方途径正式宣布,该国大米领域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这份通告成了压垮民众心理防线的第一记重锤,也拉开了这个国家一整年困境的序幕。 这份宣布背后藏着的现实让人揪心。 大米是菲律宾人餐桌上最主要的主食,普通家庭花在大米上的钱占总预算的近10%,要是贫困家庭,这个比例直接飙到20%。 菲律宾发展研究所给出的数据显示,该国大米供应差着近两成的缺口,一直以来都得靠进口补漏,2024年这个情况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全年大米进口量达到468.4万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比2023年的360.7万吨多了近三成。 到2025年1月中旬,菲律宾普通精米的平均零售价涨到了每公斤48.12比索,换算成人民币大概5.9元,这个价格是过去15年里最高的。 粮食安全紧急状态的通告刚发布,还没来得及看到成效,另一重“麻烦”就悄悄来了。 2025年9月30日晚上9点59分,菲律宾群岛地区发生了6.9级的强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0公里,震中在北纬11.20度、东经124.10度的莱特岛附近海里。 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第一时间发了海啸预警,提醒莱特岛、宿务岛这些地方可能会出现海平面波动和强洋流。 到10月17日早上6点,这场灾害已经造成79人死亡、559人受伤,超过74万人不得不直面这场天灾的冲击。 菲律宾军方赶紧派了2架运输机送搜救人员过去,海岸警卫队也调出2艘船运物资和医护人员,但一直不断的余震给救援添了大麻烦。到10月2日早上6点,监测数据显示,这场地震已经引发了2461次余震,有些余震的强度足够让已经受损的建筑再塌一次。 10月2日下午1点,菲律宾民防局宣布,停止宿务省北部的搜救工作,把重点转到发放物资和灾后重建上。 地震的伤还没好,超强台风又跟着来了。11月4日到6日,台风“海鸥”扫过菲律宾中部,带来的洪水和山体滑坡一下子就冲毁了河边的棚屋和路上的车辆。 菲律宾民防办公室统计的数据显示,这场台风至少造成224人死亡、109人失踪,差不多200万人的生活全乱了。 灾区民众还没从伤心劲里缓过来,更厉害的威胁已经在酝酿了。11月9日,超强台风“凤凰”以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风速230公里每小时的强度,在菲律宾中部卡坦端内斯省沿海登陆。 菲律宾国家气象局发了最高级别的警报,说这个台风正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往西北方向移动,它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地方。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8号发了紧急声明,让民众严格照着安全建议做,住在危险区域的人必须马上撤离。交通部、社会福利与发展部还有菲律宾武装部队,赶紧调派救援车辆和救生艇,帮忙开展大规模的疏散行动。 到9号的时候,菲律宾民防办公室已经成功疏散了全国11个地区的91万多人,包括首都马尼拉在内的不少地方,也一起启动了停工停课的措施。 台风“凤凰”的破坏力还在升级。比科尔大区的好几个机场都停了运营,菲律宾民航局9号发的公告显示,全国至少有325个国内航班和61个国际航班被迫取消。 包括马尼拉大都会区在内的20多个省份沿海地区,面临着超过3米高的风暴潮威胁,政府警告说,这么高的风暴潮会造成“危及生命和破坏财产的严重后果”。 一场接一场的自然灾害,把更深层的治理问题也暴露了出来。菲律宾《星报》9号爆料说,防洪工程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里存在大规模腐败问题,这可能是台风期间洪灾变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台风“海鸥”重创的宿务地区,北部有7位市长和一些省议员,在风暴预警已经发布的时候,还在欧洲进行私人访问,完全不管应急指挥的工作。 菲律宾大学政治学教授弗朗哥接受采访时说,民众特别希望看到那些失职和腐败的官员被追究责任,不光是工程承包商,背后的政客也脱不了干系。 菲律宾发展研究所的官网明确说,气候变化、应对灾害的准备不足,再加上一直没断的腐败,这几样凑在一起,已经让该国的增长前景变得“特别脆弱”。 该机构的高级研究员里维拉分析说,自然灾害一次次打乱商业运营和政府服务,这清楚地说明,菲律宾面对频繁发生的灾难,根本没有足够强的应对能力。 与此同时,菲律宾国家统计局11月5号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10月的通胀率是1.7%,虽然和9月持平,也低于年度目标区间,但住房、水、电、燃气和其他燃料的价格涨幅,已经从9月的2.1%涨到了2.7%。 菲律宾中央银行在声明里承认,防洪工程的腐败丑闻让企业信心变弱了,国内经济增长的前景越来越暗淡,需要重新评估货币政策有没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