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直属分局在执法监管上持续发力,围绕“零违法、零约谈”目标,持续做好卫片执法检查、土地例行督察、日常巡查整改工作,严格开展新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发现、报告、查处、整改工作。
一、用好卫片执法“侦察眼”,实现“天上看”全域监控
利用卫星遥感等现代技术,实现全域定期“体检”,解决“发现难”问题,为执法提供精准靶向。收到上级下发的卫片图斑后,第一时间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内业判读,筛选出疑似违法图斑;安排执法人员对每个疑似图斑进行现场勘测、拍照取证、收集资料;对确认的违法用地,立即立案调查,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等文书。
二、握紧例行督察“手术刀”,实现“重点查”深挖根源
通过深挖典型问题和重点区域,解决“整治深”的问题,推动问题根源性解决。将土地例行督察的重点放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用地、开发区(园区)用地、以及卫片执法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重点领域。对督察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重大典型案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政策、管理和制度原因,形成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向属地政府、相关单位反馈,提出从源头上整改规范的治理建议。
三、筑牢日常巡查“前沿哨”,实现“动态防”源头管控
将重心前移,通过高频次、网格化的日常巡查,实现违法行为的“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和执法成本。规定巡查频次和路线,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盯守。建立灵活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动土、建设等苗头性行为,立即上前询问、核查,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对巡查发现的问题,无论大小,均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实行销号管理。将巡查发现的问题点,作为下一轮卫片执法和土地例行督察的重点关注对象,形成“巡查发现—现场制止—立案查处—整改销号—回头看”的工作闭环。(通讯员:连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