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牧凉
10月16日至26日,在如画如梦的江南水乡古镇,又一年的乌镇戏剧节如期而至。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的主题“扶摇”,表达了主办方对戏剧活力扶摇而上的期许。25部特邀剧目、18组“青年竞演”团队及其作品、6台“戏梦粮仓”演出、3场“起跑戏剧”剧本朗读活动,以及小镇对话、古镇嘉年华、戏剧集市等板块,共同组成本届乌镇戏剧节壮大的内容版图,为不同爱好与需求的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特邀剧目中,最为“重磅”的当数德国汉堡德意志剧院的五联剧《人类之城马拉松剧》。该剧将古希腊戏剧、神话等中有关忒拜城的故事,重新整理、编写为一套连演5部、演出长达9小时的“马拉松级”舞台制作。创作者回望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古希腊,再度思索忒拜这座人类建立起的著名城邦,何以世代为悲剧所萦绕,并将这一永恒之问,抛向仍然面临环境问题、地区冲突等诸多挑战的21世纪全球人类。简约、遒劲、悲怆的美学风格笼罩着整部剧作,观众的身心在这场漫长戏剧之旅中被反复叩问、试炼、震撼。
多年以来,乌镇戏剧节引进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剧团与戏剧作品,为中国观众打开了一扇文化交流互鉴的窗口。而以“青年竞演”板块为中心,国内青年戏剧创作者也得以尽展才华。
“青年竞演”板块的戏剧竞赛,12年来固定于一座质朴的水乡建筑——蚌湾剧场内举办,门票免费,观众簇拥在方寸舞台旁,氛围有着家一般的温馨。本届青年竞演的作品又一次展现出百花齐放的面貌,如呼吁关怀老年群体的《家冇儿女》、融汇生活感悟与哲学深思的《啊,宇宙之王》,以及“最佳戏剧奖”得主、对戏曲传统程式表演与古代戏剧经典《牡丹亭》加以创新重构的《游园失梦》,皆从不同角度勾勒出当今青年群体的所感、所思、所为。摘得本届青年竞演“特别关注奖”的作品《一块钱》,收获了尤其热烈的好评与共鸣,其剧情改编自创作者的亲身经历,源于他与如今已逝的爷爷之间的动人感情。随着越来越多更新一代观众走入包括乌镇戏剧节在内的戏剧现场,如今的中国戏剧,已经与青年群体的文化兴趣与文化诉求形成了紧密联结。
11天的戏剧节,各种演出令人目不暇接,但它毕竟只能提供一段时空有限的戏剧之旅。对很多戏剧人而言,乌镇戏剧节带来的“长尾效应”更令人期待。在主办方“蜻蜓计划”的扶持下,去年乌镇戏剧节中脱颖而出的3部青年竞演作品,今年已经开启了在北京、上海的商业演出。而在本届“起跑戏剧”板块以剧本朗读形式亮相后,英国剧作家凯瑟琳·莫尔编剧的《农庄馆客人》,也将于今年12月正式首演。
乌镇戏剧节正在从一年一会的水乡汇聚,发展成为辐射广远的戏剧光源,为行业注入更澎湃的创作活力、更强劲的产业能量。期待在未来,它能与中国戏剧一直携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