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魏建军锐评行业 “研发费用占比高 不一定成果多” “人们往往说'我的车企研发费用

魏建军锐评行业 “研发费用占比高 不一定成果多” “人们往往说'我的车企研发费用好几百亿' 实际上他也没出什么成果。” “用很低的研发费用作出巨额销售额和利润才是本事。” 现在车企内卷,都把“研发投入”当营销噱头,动辄宣称一年砸几百亿,可消费者根本没感受到技术进步:续航还是虚标、智能驾驶依旧不靠谱、小毛病照样一大堆。反观魏建军,人家长城连续三年研发超百亿,2024年投入占比达5.2%,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5.1亿建亚洲最大安全试验室,魏牌高山第三排侧撞全满分;自研4.0T V8发动机经五万小时台架测试,故障率比行业低30%;第二代Hi4系统在零下30℃东北测续航,西南山区调动力,硬是把四驱做得又可靠又省油。 最值得深思的是魏建军提的“西方品牌悖论”:很多欧美车企研发投入占比没中国品牌高,却能赚得盆满钵满。为啥?人家不是不重视研发,而是不搞“无效投入”!比如丰田、宝马,核心技术一旦突破就深耕迭代,把成本摊薄到极致,而不是盲目跟风砸钱追概念。反观咱们有些车企,什么火就研发什么,氢能源、飞行汽车、固态电池样样都沾,结果哪样都没做精,钱花出去了,市场和利润却没拿到。 魏建军说的“研发效率”,其实就是行业破局的关键。长城的研发逻辑特别实在:需要就不设限投入,不需要就绝不浪费。他们建风洞试验室、安全试验室,看似“奢侈”,实则是为了长期降低测试成本;聚焦混动、越野这些核心领域,而不是撒胡椒面,所以能把Hi4、坦克平台做成拳头产品,既叫好又叫座。 现在行业进入寒冬,很多车企靠降价续命,却舍不得优化研发效率。魏建军这话其实是给所有汽车人敲警钟:研发不是“比谁花钱多”,而是“比谁花得值”。中国车企不缺砸钱的勇气,缺的是精准投入的智慧——与其把钱花在PPT和噱头营销上,不如像长城这样,把技术做扎实、把产品做靠谱,让每一分研发费用都转化成消费者能感受到的价值。 可能有人会说“研发不砸钱怎么突破?”但事实是,蔚来2024年研发占比高达19.8%,比长城高太多,可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比亚迪研发投入531亿,靠刀片电池、DM-i这些精准突破的技术,既赚了利润又赢了市场。这说明,研发的核心是“聚焦”和“转化”,不是数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