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正式宣布!一夜之间,菲律宾又上了全球头条,不是因为外交风波,也不是因为经济奇迹,而是因为一场接一场的“麻烦”。 11月4号到6号,台风“海鸥”先一步扑向菲律宾中部,带着狂风暴雨横扫了大片区域,洪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冲进村庄,泥石流把山路堵得严严实实。 等风停雨歇一统计,光是确认死亡的就有224人,109人连人带车被冲走,至今下落不明,受影响的群众更是超过200万。 可谁都没想到,这边“海鸥”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完,更狠的台风“凤凰”就紧跟着杀了过来。11月9号清晨,“凤凰”以超强台风的姿态在菲律宾中部卡坦端内斯省登陆,中心最大风速达到230公里每小时,比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最快速度还翻了一倍多。 3米高的风暴潮直接漫过海堤,冲进沿海城镇的街道,不少一楼的房子瞬间被淹没,居民只能抱着电线杆或者爬到屋顶求救。 为了保命,菲律宾政府紧急启动了大规模疏散,全国11个地区有超过91万人被转移到地势高的地方,首都马尼拉直接宣布停工停课,机场也停了航,325个国内航班和61个国际航班全被取消,不少准备回家的人只能滞留在机场。 可就算提前做了准备,这场台风的影响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菲律宾国家气象局说,“凤凰”的威力覆盖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可能有超过3000万人面临危险。 重灾区的供电线路断了一大半,奥罗拉省这些地方的电网损毁率超过85%,112座输电塔被吹倒,老百姓家里的灯全灭了,手机也没法充电,和外界的联系几乎中断。 通信基站坏了2000多座,很多被困的人想打求救电话都打不出去,救援人员只能挨村挨户排查,生怕漏掉一个幸存者。 天灾过后,更让人头疼的麻烦接连冒了出来。首先是救援物资送不进去,吕宋岛南部有30多座桥梁被洪水冲断,连接省会和周边城镇的关键公路桥也断成了几截,救援车队堵在半路十几个小时动不了,只能靠直升机空投物资,可一架直升机一次只能送够200人的东西,面对几万受灾群众,简直是杯水车薪。 把这些麻烦串起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不是单纯的天灾,背后藏着不少人为的漏洞。最让人愤怒的是防洪工程里的腐败问题,菲律宾媒体曝光,很多地方的防洪堤坝看着结实,实际上用的是劣质材料,台风一来就被冲垮,根本起不到防护作用。 从自然条件来说,菲律宾本身就处在台风经常光顾的地方,可这些年气候变化让台风变得越来越凶,11月本来快到台风季末尾了,却接连出现“海鸥”“凤凰”这样的超强台风,风速和降雨量都打破了往年的纪录。 菲律宾自身的防灾能力薄弱,把这个问题放大了好几倍。很多村庄建在低洼地带和山洪高发区,政府早就划定了危险区域,却没有强制迁移群众,也没建足够的避难所。 这次被淹的很多村子,之前就多次被台风袭击过,可灾后重建还是在原地盖房子,根本没吸取教训。 经济基础薄弱又让救援和重建难上加难。菲律宾本来就不富裕,每年花在防灾上的钱少得可怜,预警系统也跟不上,很多偏远村庄的老百姓根本收不到台风预警,等发现危险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这次台风造成的农业损失就有38亿比索,相当于4.6亿人民币,很多农民一年的收成都没了。国家电网被破坏后,要4周才能恢复供电,可修复电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设备,菲律宾自己拿不出这么多钱,只能向国际社会求救。 总统马科斯已经公开呼吁,需要10万顶帐篷、500套饮用水净化设备和500吨压缩食品,可这些物资不是一下子就能凑齐的,受灾群众只能在黑暗和缺水缺粮的环境里多熬几天。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跟不上。台风“海鸥”刚过,救援力量还没部署到位,“凤凰”就来了,导致很多救援物资被积压在仓库里,没法及时运到灾区。 在一些重灾区,救援人员和设备严重不足,只能靠少量直升机空投物资,很多老人和孩子因为抢不到食物而饿肚子。 更乱的是,有些地方的官员还在趁机搞小动作,有老百姓反映,发放的救援食品里有过期的罐头,帐篷也被一些有关系的人多领了,真正需要的人却领不到。 这些麻烦堆在一起,让菲律宾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台风带来的破坏需要大量资金修复,可国家财政本来就紧张,只能靠国际援助;另一方面,老百姓对政府的不满越来越强烈,要是再解决不好救灾和重建的问题,很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 其实这些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帮过菲律宾,2013年台风“海燕”的时候,中国送了帐篷和药品;2021年台风“雷伊”的时候,又捐了大米和食品,还帮他们建过气象监测站,培训过防灾人员。 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外部援助只能解燃眉之急,真正要解决问题,还得靠菲律宾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