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谷武民
悬挂幕布、连接电源、调试设备……11月10日下午五点左右,鹤壁市鹤山区南杨邑村村委会小院里,61岁的李全民动作娴熟地忙碌着,为当晚的公益电影放映做最后准备。作为鹤山区家喻户晓的乡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他与放映机、幕布相伴40载,穿梭于西部山区24个行政村,用一束束光影为寂静山乡注入温暖与活力。
20世纪80年代末,怀揣对电影的热爱与责任感,李全民踏上乡村放映之路。“那时候露天电影是稀罕事,每次进村,村民们都早早围在场地旁等候,能当放映员特别光荣。”回忆往昔,他眼中仍闪烁着真挚光芒。
放电影的享受属于乡亲,艰辛却由李全民独自承担。早年,一部放映机、两部胶片影片、音响设备加银幕总重超300斤,搬运格外费力。40年间,放映设备从8.75毫米、16毫米到35毫米胶片放映机,再到如今轻便高效的数字放映机,李全民既是乡村观影变迁的见证者,更是时代发展的亲历者。“现在的设备可好太多了,重量轻、操作简单、清晰度高,放映效果特别好。”他对着新设备竖起大拇指。
随着电视机普及,农村电影市场渐趋冷清,不少同行纷纷转行,李全民却选择坚守初心,成为鹤山区唯一坚持至今的乡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为让村民准时看上电影,他每次提前2个多小时出发。雨雪天气里,山路泥泞湿滑,他紧握车把、放慢车速,哪怕浑身溅满泥水,也从未耽误放映;去往偏远村落时,山间岔路纵横,他曾多次迷失方向,在群山间辗转数小时,却始终未曾放弃。那些年里,雨天里摔过的跟头、被淋透的衣衫,早已成了他职业生涯中寻常的印记。
截至目前,李全民累计完成放映1.2万余场,惠及群众30万余人次。他的坚守与付出,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与爱戴,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电影人”。每当他带着设备进村,孩子们总会围着放映机好奇地打量,老人们则三五成群唠着家常,早早搬着小板凳来到场地等候,现场满是欢声笑语,一派温馨和谐。
如今两鬓飞霜的李全民仍坚守热爱,“放映工作是我热爱的事业,这么多年来,我早已和它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他语气坚定地说,“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想继续干下去,把更多精彩的电影带给乡亲们,用光影点亮山乡的每一个夜晚。”这位坚守山乡40载的“专属放映员”,用一生的热爱与坚守,在方寸银幕上书写着对乡村、对乡亲最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