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买矿石坚持用人民币,不玩美元那一套了。美国要求澳大利亚必须用美元售卖(矿石)

中国买矿石坚持用人民币,不玩美元那一套了。美国要求澳大利亚必须用美元售卖(矿石),结果自身又不进口矿石,无法为澳大利亚接盘。 一艘满载澳大利亚铁矿石的货轮,在海上漂了半个多月,眼看就要到中国港口了,却突然接到通知——不准靠岸卸货。整整上亿美元的货物,就这么硬生生卡在了海上。这事儿瞬间引爆了全球铁矿石市场,而背后正是中国铁了心要推动的人民币结算革命,与坚持美元霸权的美国之间的一场硬仗。   中国这边态度再明确不过了:从今往后,买我们的铁矿石,必须用人民币结算。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每年进口额超过1.2万亿美元,这么大宗的商品交易,凭什么一直用美元结算?   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却要常年忍受美元汇率波动的困扰,甚至被美国通过美元霸权时不时掐一下脖子。更憋屈的是,外国矿企靠着垄断地位肆意操控价格,比如力拓去年每吨铁矿石成本才21.75美元,卖给中国却要200多美元,利润翻了整整十倍,这不明摆着把中国钢企当提款机吗?   中国这么硬气,可不是光靠嗓门大。2022年7月,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正式成立,这家央企把国内所有钢铁企业的采购需求整合到一起,形成了强大的买方议价能力。以前中国钢企各自为战,容易被矿企分而治之,现在是一个拳头打出去,说话分量自然不一样了。   九月底,中矿集团直接放出狠话:全国钢厂和贸易商一律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计价的澳大利亚铁矿石,只有用人民币结算的才能进港卸货。这一招直接掐住了澳大利亚的命门。   澳大利亚一开始还嘴硬,必和必拓甚至放话说他们已经卖完了今年最后两个月的货,有信心跟中国僵持到明年。但现实很快就打了脸。   全球除了中国,根本找不到第二个能吞下澳大利亚这么多铁矿石的市场。印度需求量连中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且人家更愿意从距离更近、运费更省的巴西买;   日本和韩国俩国家加起来,还吃不下澳大利亚出口量的十分之一;欧美国家要么在搞环保压缩钢铁产量,要么自己就有铁矿,对进口的需求早就萎缩了。更让澳大利亚心凉的是,中国早就不是非买它的矿不可了。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玩命推进进口多元化。跟巴西淡水河谷签了长期协议,还帮人家修了“北部走廊”铁路,把运输成本降了一大截,现在巴西矿到中国的价格比澳大利亚还划算。   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全球最大未开发高品位铁矿,储量相当于澳大利亚两年的出口量,中国企业已经拿到了开发权,投产后一年能供应1.5亿吨,够中国八分之一的进口需求。有了这些备胎,中国自然有底气跟澳大利亚叫板。   结果可想而知,澳大利亚仅仅撑了一周就扛不住了。必和必拓乖乖跟中方签了协议,同意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在铁矿石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而且这不仅仅是现货交易,双方还约定,如果到2026年人民币铁矿石指数市场接受度达标,长期协议也要转向人民币定价。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全球又一个大宗商品开始接纳人民币,这可是实打实地在动摇美元的主导地位。   美国在这出戏里扮演的角色相当尴尬。它一边要求澳大利亚必须用美元卖矿,一边自己又不进口铁矿石,根本没法为澳大利亚接盘。美国嘴上喊的是维护美元霸权,实际上却拿不出真金白银来支持盟友。这种光动嘴不动钱的做法,让澳大利亚陷入两难——要么丢掉最大的客户,要么得罪最重要的安全盟友。   但深层次看,澳大利亚最终选择人民币,也是出于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美元利率高,汇率波动又大,澳企在美元和本币之间对冲要增加不少财务成本。用人民币结算,现金流更贴近采购地,价格谈判也更顺畅,还能减少美元波动带来的干扰。   再加上中国宝武集团从2020年开始就跟全球三大矿企试点人民币跨境结算,还用了区块链技术来提高效率和透明度,为全面推广积累了经验。所以对澳企来说,接受人民币并非完全被动,某种程度上也是顺应市场规律的务实选择。   这船铁矿石的命运,最终以驶向中国港口卸货告终,但它引发的震荡远未结束。中国凭借强大的市场力量和精心的战略布局,成功在铁矿石贸易中撕开了一道人民币结算的口子。澳大利亚在现实利益面前选择了妥协,而美国的美元霸权则显露出一丝裂痕。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格局,可能就从这一船矿石开始,悄悄转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