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实干为先 让乡村振兴的种子撒满草原

转自: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永钦

初冬的清晨薄雾中,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一肯中乡妇联主席张竞男提着资料袋踏上走访困境儿童的乡间小道,就今年开展的“100+家庭图书馆”学习桌椅发放活动进行摸底调研。

在辽中京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依旧巍峨矗立的大明塔下,宁城县各级妇联干部,正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基层治理“她身影”,暖心走访解难题

“函函,最近感冒好些了吗?”在困境儿童齐函家中,张竞男仔细询问她的生活状况,并在本子上记录她的需求。齐函父母均重度残疾,哥哥没有稳定工作,爷爷奶奶需要人照顾,家庭生活压力很大。针对齐函的特殊家境,张竞男为她的父母申请了低保,为她争取到了结对帮扶。

在宁城县,这样的走访已成常态。县妇联主席王建颖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她们建立了“1名妇联主席+1名执委+执委连N户”工作体系,常态化开展妇女儿童困难问题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化解行动。通过“敲门行动”,妇联执委们走进千家万户,精准把握妇女需求,将急难愁盼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温暖送到妇女群众心坎上。

此外,宁城县妇联高度重视妇女健康保障工作,扩大妇女“两癌”筛查覆盖范围,加强“两癌”知识宣传及对患病低收入妇女的救助。这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举措。

在不久前举行的宁城县“两癌”救助金发放现场,103名患病妇女每人获得1万元救助金。这笔钱为正处于困境中的妇女带来了希望和温暖。一名受助妇女激动地说:“这笔钱太及时了,让我有了治疗的希望!”

科创前沿“她智慧”,巾帼力量赋能现代农业

在宁城县大城子镇丰码科技现代农业智慧园区里,由赤峰市妇联下派的科技特派员老师正在指导农户们掌握新型番茄种植技术,“现在,我们通过手机App就能控制番茄的温湿度、光照强度,系统还会自动预警病虫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为促进庭院经济发展,宁城县妇联继续深化“巾帼共建美丽家园”行动,引导农户在庭院内外种植桔梗、油葵、葡萄等经济作物,并发展蛋鸡、蛋鹅等禽类养殖;邀请农林专家、乡土人才进村入户,通过“田间课堂+实操演示+线上辅导”方式,指导1869户家庭庭院变成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一批由女科技工作者、女致富带头人组成的“巾帼助农直通车”服务队,线上线下为妇女群众提供长期技术支持。

“我们宁城苹果脆甜多汁,大家快来下单啊!”在宁城县大明镇,一场直播正在进行。镜头前侃侃而谈的,是“宁城电商直播金花团队”队长柴景慧。该团队成立不久,全部由女性组成,近期成功助农销售苹果金额达7万余元。

“为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宁城县妇联积极培育女性电商人才,此前已建立巾帼直播间1处,孵化本土网红20余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打造金花电商直播团队,把我们的本土农产品从‘土疙瘩’变成了市场上抢手的‘香饽饽’。”宁城县妇联主席王建颖说。

弘扬文化“她传承”,巾帼巧手坚定文化自信

在宁城县非遗剪纸工作室,剪纸传承人倪淑丽正在指导几名妇女学习剪纸技艺。作为县妇联执委,她成立的“妇联执委工作室”已成为传承文化、凝聚妇女的重要阵地。她说:“剪纸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有责任把它传承好、发扬好。”

倪淑丽的工作室不仅免费培训剪纸技艺,还帮助妇女将作品转化为商品,实现增收。为积极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城县妇联将民族团结、法律知识、文明新风等内容融入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组建了“红色先锋”宣传队伍,使文化传承的过程同时成为思想引领的过程。

宁城县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成效显著的创新工作实践,也是祖国北疆巾帼建设亮丽内蒙古的一个缩影。随着“十五五”征程的开启,巾帼力量正不断凝聚。广大妇女和家庭以“闯”的劲头锐意进取、以“创”的精神开拓新路、以“干”的作风务实笃行,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实现,让乡村振兴的种子撒满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