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就拿塔克拉玛干沙漠来

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就拿塔克拉玛干沙漠来说,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有178亿吨,但为什么放着这么多油不采,年年还得花大价钱进口? 首先得说清楚,塔克拉玛干的石油不是没采,塔里木油田都在这儿干了三十多年了,每年能产出2850多万吨油气,供15个省市的4亿人用,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就从这儿来。 但为啥这么大储量只采这么点?关键是这石油太“金贵”也太“顽固”。地质队早就摸清了,这里70%以上都是深层稠油,啥意思?就是石油埋得深、黏度还特别大。 塔河油田有块油藏,埋在地下7000米,比珠穆朗玛峰矮不了多少,50摄氏度的时候黏度能达到1亿毫帕·秒,比家里的沥青还稠,冬天挖出来硬得能当石头踩,夏天也只能卷起来抱走,根本流不动。 咱拿新疆春风油田的例子说说,那儿的稠油算“好欺负”的,才埋200到600米,可刚开始采的时候,注入1吨蒸汽只能带出0.08吨油,等于烧12吨蒸汽才采1吨油,这成本高得吓人。 塔克拉玛干的油埋得更深,温度和压力都翻倍,常规技术根本不管用。后来科学家们给油藏盖“保温被”,用氮气隔热,加化学药剂降黏,还把直井改成水平井,才让单井产能提高了17倍。 可这技术放到塔克拉玛干的深层油藏,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光一口7000米的深井,打井成本就比普通油井高3倍,还得用特制的耐高温套管,不然刚放下去就被地下的高温压坏了。 光油难采还不够,在沙漠里开油田,相当于在“死亡之海”里建工厂。塔克拉玛干夏天地表能到70摄氏度,鸡蛋放沙子上都能熟,冬天又能降到零下20度,沙尘暴一来,沙丘能移动好几米,钻井设备分分钟被埋。 为了保住油田,工人们得先治沙,用芦苇方格把流沙固定住,再种上耐旱植物,光油田周边的防护林就修了几十米宽。 运输更是大问题,石油挖出来总不能用卡车拉吧?得铺管道、修公路,一条沙漠公路光维护费每年就得上千万,2025年塔河油田建100口井、铺167公里管线,总投资就花了55亿,其中1亿专门用来搞环保,这还只是一个项目的投入。 再算笔经济账,咱就明白为啥进口更划算。中东的石油埋得浅,有的甚至露在地表,挖口井就能喷,开采成本才25美元一桶。 可塔克拉玛干的深层稠油,算上打井、治沙、运输的成本,每桶得40美元以上。2025年前9个月国际油价稳定在70美元左右,进口一桶还能省不少钱,要是国际油价跌到50美元以下,国内开采简直就是赔本买卖。 去年我国进口了4.23亿吨石油,要是全换成塔克拉玛干的石油,得多花上千亿,这笔钱用来搞技术研发、建储备库,比硬着头皮开采划算多了。 有人说那也不能光靠进口啊?放心,国家早有打算。石油是战略物资,就像家里的存粮,不能吃完了再想办法。现在我国的石油储备已经有13亿桶,够全国用180天,超过了国际安全标准。 塔克拉玛干的石油就像咱的“战略粮仓”,平时少采点,把开采技术练熟,等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比如红海航道堵了、中东打仗了,咱随时能加大开采力度。 而且现在开采的都是相对好采的部分,那些难度大的,等将来技术进步了、成本降下来了,再动手也不迟。 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态保护。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脆弱的生态区,年降雨量还没蒸发量大,一滴水都金贵。稠油开采需要大量水,每采1吨油就得2吨蒸汽,还会产生2到4吨废水。 春风油田引进了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术,才把废水处理成可用水,每年能省195万立方米地下水。 要是大规模开采塔克拉玛干的石油,光废水处理就是个大难题,万一污染了地下水源,几代人都恢复不了。2025年塔河油田的环保投资就占了总投资的1.82%,这钱不能省,也不敢省。 所以说,不是咱放着沙漠石油不采,而是咱得算好技术账、经济账、生态账。现在咱一边进口便宜石油,一边练开采技术,一边建储备库,既保证了日常用度,又守住了战略底线。 等到将来技术足够先进了,成本降下来了,塔克拉玛干的石油自然会成为咱的能源主力。那些说“放着石油不采是浪费”的人,没看到石油工人在沙漠里顶着沙尘暴作业的辛苦,没算过背后的经济成本,更不懂国家的长远打算。 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随着技术突破,咱一定能把沙漠底下的“黑色黄金”稳稳地采出来,到时候就真的不用看别人脸色了。

评论列表

社蚁之呐喊hbtf
社蚁之呐喊hbtf 3
2025-11-13 00:53
[敲打][敲打][敲打]自己开采只要40,进口🉐花70,怎么就亏本了?[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