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爱国情怀与诗学思想 ——读莫砺锋《陆游十讲》】 * 《陆游十讲》, 莫砺锋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5年6月出版。 2025年是伟大诗人陆游诞辰900周年,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为此撰写了《陆游十讲》,这是一本旨在普及陆游生平与作品的读物。书中从多个角度解读了陆游的诗歌、人生观与道德观,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南宋诗坛的巨匠。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学者。他的诗歌作品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尤其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外敌的侵扰,他用豪情壮志的诗篇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渴望。莫砺锋在书中指出,陆游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他强调,陆游的创作极其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与教化意义,体现了儒家精神的指导。 陆游的“慕陶情结”也是书中提到的一个重要话题。他对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十分崇敬,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正是这种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使得陆游的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深邃的哲理。对于陆游来说,诗歌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他与自然、与社会对话的方式。 在陆游的诗中,山水的描写极为细腻而广阔。他不仅关注身边的自然风光,还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充满敬意。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中华民族的热爱。莫砺锋提到,陆游在诗歌中所表现的情感,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更是与时代相呼应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的家庭观念也在他的诗歌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他对家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常常在诗中流露出对儿孙的教诲与期望,以及对已故妻子的怀念。书中提到,陆游在情感表达上非常细腻,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的厚度,更具有人性的温暖。 与许多名人的交往也是陆游人生中的一大亮点。他与范成大、辛弃疾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友谊不仅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也让他的诗歌更具时代的共鸣。通过这些交往,陆游在诗歌中融入了更多的社会思考与人文关怀。 在陆游的诗歌中,耕读生涯的描写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他对读书与治学的热爱,使得他的学者形象在古典诗歌中独树一帜。莫砺锋认为,陆游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学术成就卓著的学者。他的《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作品,展示了他在学术领域的深厚造诣。 《陆游十讲》不仅是对陆游生平的回顾,更是对其思想与艺术的深入探讨。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陆游的诗歌背后的精神世界,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对陆游的爱国情怀,还是对家庭与友谊的珍视,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维度的陆游,他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 莫砺锋,1949年4月生于江苏无锡,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师从程千帆先生,1984年获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等。 著有《莫砺锋文集》(十卷)、《莫砺锋讲唐诗课》等。 ———————— 附:《陆游十讲》 目 录 陆游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伟大诗人,洋溢在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对当代读者具有强烈的鼓舞作用。2025年是陆游诞辰900周年,莫砺锋先生作为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撰写了一部雅俗共赏的普及读物——《陆游十讲》。本书选取陆游与当代社会最有契合的十个话题,讲解了一位伟大诗人的多重面向,熔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炉,能够带领大家阅读陆游、了解陆游,进而受到熏陶、感染和启发。陆游曾在梦中作诗云:“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本书即让陆游的梦想成为现实! 导 言 千古风流陆放翁 第一讲 以儒学为本的人生观与诗学观 一、陆游对儒家经典的推崇 二、陆游人生观的儒家色彩 三、陆游诗学观的儒家精神 四、“远之事君”:诗歌的社会干预功能 五、“迩之事父”:诗歌的个人抒情功能 第二讲 慷慨激昂的爱国歌吟 一、烽火连绵的时代与坎坷艰难的生平 二、陆游对爱国主义传统的弘扬 三、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 四、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名篇 第三讲 江山风月与人文胜迹 一、钟情自然的山水诗人 二、丑妍巨细皆见刻画 三、以自然为关键的诗中有画 四、自然景物与人文内涵的有机结合 五、喜咏山水对陆游晚唐观的影响 第四讲 陆游的感情世界 一、天伦之情的真切流露 二、陆游与唐氏的爱情悲剧 三、《沈园》诗与《钗头凤》词 四、关于友情与睦邻关系的歌咏 第五讲 耕读生涯与慕陶情结 一、少年陆游对陶诗的喜爱 二、中年陆游对陶诗的暌离 三、晚年陆游对陶诗的回归 四、农耕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诗学体现 第六讲 陆游的书斋情趣 一、世代相传的书香家庭 二、勤奋终生,老学不倦 三、博览群书,涵盖四部 四、陆游为何勤奋读书 五、陆游“读书”诗的情感内蕴 六、陆游“读书”诗的意象特征 七、陆游“读书”诗的自我形象 第七讲 陆游与巴蜀 一、陆游诗中的巴蜀行踪 二、蜀中的地灵:成都与青城山 三、蜀中的人杰:贤士与志士 四、杰出的古文游记《入蜀记》 五、《入蜀记》中的怀古幽情 六、《入蜀记》中的风土人情 七、《入蜀记》中的行旅实录 八、《入蜀记》与入蜀诗歌的异同 第八讲 陆游的“诗家三昧” 一、“诗家三昧”并非诗歌主题的转变 二、“诗家三昧”并非抛弃江西诗派的理论 三、“诗家三昧”的含义:雄浑奔放的诗歌风格 四、由“诗家三昧”催生的七古名篇 第九讲 陆游与杨万里 一、陆、杨优劣之争的现代观照 二、陆、杨诗学观念的异同 三、陆、杨创作论的异同 四、陆、杨的诗风转变过程 第十讲 陆游与辛弃疾 一、艰难时世与坎坷仕途 二、抗金复国的高昂呼声 三、陆诗与辛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四、陆诗、辛词风格之异同 五、辛派词人陆放翁 附 录 陆游简谱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