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一后18万台军怎么办?有消息称,台湾现役部队大约有18万人左右,统一后这部分人怎么去安置,可能是台军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从兵力上看,台湾现役军人虽然表面上高达20多万,但在剔除非战斗人员后,真正能够上阵的兵力约18万左右。 这18万的数字水分其实不小,台防务部门2024年的预算书里写着志愿役预算员额才16.6万,实际到位的更是只有15.3万,再算上没招满的义务役,满打满算都凑不够18万,所谓的"作战兵力"水分就更大了,不少人其实就是修装备、管后勤的技术工,跟真正舞枪弄炮的野战军压根不是一回事。 最该优先安排的是那些握着重技术的兵,台空军光现役就有5.5万人,其中飞行部队2万人,战管和保障部队6000人,这些人玩得转雷达、修得了战机,刚好撞上内地航空业的人才荒,空客都预测了,未来20年中国得缺47.8万航空专业人员,从飞行员到技术维护样样都缺。 还有台海军那些摆弄舰船的老兵,内地造船业正愁没人手,教育部预测到2025年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缺口达26.6万,装配工、电焊工这类工种缺口都快30%了,他们手里的修船手艺,到了长三角、珠三角的船厂就是香饽饽,比在台湾守着那些老旧军舰强太多,说不定还能参与造航母,这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对大多数普通士兵,走的是"教育转化+就业兜底"的路子,这招咱们几十年前就用得炉火纯青。 解放战争时期长春的国民党60军起义后改编成解放军50军,后来在朝鲜战场还立了大功,平津战役里傅作义的部队保持建制改编,他本人后来还管了水利,长沙起义的陈明仁直接当了兵团司令员。 现在这套办法更完善,重庆这几年就组织了近5.6万退役军人培训,6100多人参加技能培训后就业率超90%,还搞了794场专场招聘帮6万多人找到工作。 台军那些年轻人本来就是被"征兵难"逼着去的,很多人宁愿赔钱也要提前退伍,统一后给他们搞个适应性培训,考个电工证、挖掘机证,再通过"老兵招聘月"找份工作,比在岛内当"凑数兵"强百倍,毕竟谁都想过踏实日子。 至于那些被"台独"理念绑住的,也不是一刀切,得看实际行为。《反分裂国家法》早就划了线,只收拾那些搞分裂事实、干恶劣勾当的,绝大多数只是被动服从的士兵根本没必要较真。 就像当年国民党军队里,起义、投诚、投降的待遇分得清清楚楚,起义的成建制留用,投诚的打散安置,普通士兵想回家的给路费,愿意留下的好好培养。 台军里16.9%的女兵,还有那些刚入伍没几年的年轻人,他们跟着混饭吃而已,真让他们干分裂的事未必有那胆子,统一后给他们做几天思想工作,再对接个就业岗位,很快就能融入新生活,总不能因为他们穿了几年军装就一棍子打死。 其实从台军现在的状态就能看出来,这支部队早就没了心气,志愿役提前退伍人数四年涨了4倍,招兵时身高体重标准一降再降,连女兵比例都涨到16.9%了,说明实在没人愿意来。 这些人心里比谁都清楚,跟着"台独"势力没前途,早就盼着有个安稳归宿。 统一后的安置,本质上就是把这些被耽误的人拉回正常轨道,技术人才补内地的缺口,普通士兵给就业保障,少数坏人依法处理,既没浪费人才,又体现了宽容,这比喊一万句口号都管用。 当年傅作义的部队能变成建设力量,现在台军这些人自然也能,毕竟国家的盘子大,18万人分流到全国的安置体系里,根本不算事儿,关键是让他们实实在在看到,统一不是失去,而是多了条更好的出路。



